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
郑传勇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
摘 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如何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文章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循循善诱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同时也是学生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学生音乐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启发音乐想象力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歌( 乐) 曲容易产生兴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比较熟悉的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经常接触、反复聆听的曲目; 蕴含着故事情节的乐曲等。于是,上课前我要仔细分析教材并找出其特点。
如在《梦幻曲》教学中,我先是做沉睡张露出甜甜笑容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你们都做过美丽的梦吗?学生立刻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这时,让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随即做出各种睡觉、做梦的姿态。这种从激发到想象,让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导入,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同时也为欣赏主题音乐作了铺垫。
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自制幻灯片,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活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幻灯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通过做,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欣赏《天山风情》时,我播放有关新疆风景的一些画面,还让学生欣赏新疆的一些乐器,好听的歌曲,优美的新疆舞蹈,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
以欣赏为主线,将唱歌、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贯穿其中,融为一体,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同时,将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融于欣赏、唱歌练习和乐器演奏之中,这样做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欣赏歌曲《小白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接着我在用钢琴演奏《小白船》的旋律,最后在播放歌曲《小白船》的旋律,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
三、循循善诱
从欣赏音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实现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方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其次,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而“想”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接着“动”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与美术相结合使学生动起来。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正当地添加美术成分,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培养他们的情趣、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将美术融入音乐中,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最后“说”就是让学生说出了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我们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使学生的欣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鉴赏、去分析,他们就会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去修改整理,不断完善。通过做,学生明白了音乐创作需要有音乐知识作基础,更需要音乐素材和对生活的感受等。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获取音乐知识,从生活中去寻找音乐素材。当然,教师应注意面对的是小学生,应力求简单浅显一些,不可要求过高。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