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主体的途径探寻
何 芸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 要:作为执教者要使学生在语文教与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就要将习惯地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服务于学”为宗旨探寻实施途径,提供方法服务和疑惑解导支持,引领他们在读、说、问、做的主体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主角 成为 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线教师践行课堂角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澄清,改变了自我主体认知,使得实施了数千年来的传统的课堂主体产生了根本性变化---老师由主体变成了主导,而学生从被动的角色转变成为了主动的角色。这种改变,不仅是角色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改变,其作用是推动教学方式向方法支持辅助和解疑导向服务方向发展,使接受型的学习模式占比减少而过多的转变成探究型、自主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积极探寻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主体的实施途径,努力为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成为学习主体而具有较强的能动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我要学”和“积极探”,发展语文素养。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
书读百遍足以冶情和博彩。一线教师有效落实新课标“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要求的有效做法也是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多年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讲解永远无法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亲历体验,“哈姆雷特”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任何一本书的解读或一篇文章的自我体验,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而不仅仅是一个答案和体悟。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在与语言素材进行直接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新的想法。同时,学生在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也是一种与文本人物、作者进行心理沟通的美学经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珍视学生阅读体验”要求,所以,我们教师不要过分强调答案的一致性而忽视体验的多样性,更不要以反复分析讲解的强化方式促使学生去记或背“教参”上别人的体验和感受。少讲多读才是让学生充分地读的有效途径,才能保证接触文本的时间。让学生走进阅读而使之充分地读是我国传统语言教育的精华所在,其迷人之处至今仍是熠熠生辉。所以,如今的“得阅读者得语文”的倡导和学生主体理念的落实的有效途径都应该是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阅读实践。
二、让学生自由地说
听、说、读、写既是学习路径又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具体所求目标。我们常常会向同学们提出“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却很难甚至从来没有考虑到他们会如何去思考理解这个问题的,所以在一节课结束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投入过多的语言灌输却并没有多大效果,有的同学甚至还昏昏欲睡。如果不练习“说”,他们不会主动而且还不会发展“说”的表达能力。目前许多语文课堂都采用了合作研讨的授课方式实践,但是多数情况下,是由同学们自己朗诵,或是自己背诵,完全没有沟通式的交流,也没有围绕文本进行意见达成共识的探讨。即使有交流这种“说”的练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更不可能让学生“说”得开心透彻。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老师的“独揽”而将课堂主角的占位归还学生,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施“说”的语言实践,在百家争鸣中畅所欲言而实现“让学生自由地说”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勇敢地问
所谓“学则须疑”,就是要研究出问题,要有疑问产生,要有答案探寻的自主经历。传统课堂为何老是教师在提问?为何有些“成功”的语文课堂还是有很多使人质疑的地方?原因都在于课堂提问的实施者只有教师而非学生。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单纯的主体或习惯了,更多的是一种角色转变的观念变化。或许你会认为“教有疑”的实施者本应就是教师,长期以来都是“师问生答”。在新课改下我们不能认为是习惯的都是正确的,课改之处很多时候其改的对象就是习惯,改的就是“自认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我想更多的应是学生,答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在质疑中又要担当解疑者。要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和勇气室,就必须改变教师独享提问的“优惠”,腾出更多空间让学生有勇气提问的践行机会,引导学生边质疑探索边发展寻找问题解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获得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向发展。
四、让学生大胆地做
“纸上得来终觉浅”。发展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做”的实践,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语文教与学中我们要使学生在我们实施生活化的过程中接触生活,了解生活,反映生活。这些说着简单的话语,可是一到实际操作中,很多课堂还是摆脱不了“纸面言车”的陈词滥调;将“做”的能力培养简单地认为就是“训考练习”上。“做语文”的理念是否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有效落实与展开?是发展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虽然强调用多媒体来增加容量和效率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假如没有某种观念上的突破,最终还是会陷入“唯武器论”的困境且没有达到真正“增知培能”效果。能否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有充分地“做语文”实践是我们现行评价课堂的一个重要取向点。所以,大凡成功的语文课堂都应该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运用语言。我认为这是提升语言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既不可少更不得忽视。
总之,在全面践行“双主双优”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主体,不能取代更不得忽视其主体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当然,成为主体的途径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还应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曾利萍,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主角[J].基础教育,2019年。
[2]覃立昌,论学生成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实施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