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所需
肖建军 杨 勇 卢俊勇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黎明小学)
摘 要: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发现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激励意识等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目标。如何把这些意识巧妙的运用于课堂,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思考、探究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课堂;交流课堂;激励课堂
新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而课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课堂,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让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如何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课堂,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一个激情的课堂、兴趣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一堂语文课,教师的激情决定孩子的激情,孩子的激情决定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去对待每一堂课,要用流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每一位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陪伴孩子度过轻松愉快的40分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感悟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主张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做课堂的小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弯下腰,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感知他们心灵情感的体验,去感知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结束后,我给学生给了一个交流的情境题: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问题一出,教室里沸腾了,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捐衣给吃,请到家里过年,认作自己的姐姐,给她书包课本,一起读书……学生在表述时表情严肃,甚至于泪光点点,我们分明感觉到孩子幼小心灵的善良和真诚。也许我们平时忽略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殊不知我们的学生需要这样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的人格、品质得到升华,得到陶冶。
语文课堂应当多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的载体,是他们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记得我在教学“休息”的“休”字时,学生总把“休”和“体”混写,我就问学生如何才能区分这两个字,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休字是人靠在树木下,所以休的右半部分应该是“木”而不是“本”。多好的解析啊!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展示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学会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会融入自己的感情。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这样的课堂才是优秀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三、给孩子一个肯定的课堂、激励的课堂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什么“小聪明”、“榆木疙瘩”等语言不加思索就施加于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失去学习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要学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去教育孩子,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要学会做孩子忠诚的听众,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于和教师不同的观点。虽然孩子说的不准确,但我们还是要给孩子以肯定: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这样的语言在我们老师看来很简单,但是它却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鼓励语言于学生。课堂教学有时是我们在教案上无法预见的师生活动。记得在上《长城》这篇课文时,有一位学生在课文上到中途突发然发问:几吨重的石头移到山上,人抬肩扛有可能吗?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我,于是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许多同学纷纷参与,最后一致认同是人多,采用杠杆……尽管对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固定答案,但是我引导学生说: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在,我们伟大的祖先还有许多智慧的结晶,这需要我们同学们认真学习,去认识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对这位学生的所问,我给以了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学习他这种善于动脑的好习惯。所以肯定、激励的课堂会让学生的思维绽放美丽之花,我们渴望教师给学生以鼓励,而学生更渴望老师给他们以鼓励。
当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当我们在课堂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就注入了源头活水,我们的课堂就会“天光云影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