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一中 陈华柱
摘要:本次研究以高中体育教学作为主题,探讨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相关问题。首先从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与学生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说明它的重要性,主要说明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暴露出来的教学问题及导致效果不显著的因素,并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的体质现状、教学情况提出几点促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体质健康;影响
现代社会饮食结构脂肪类偏多,加上零食增多,学生体质基本上因偏胖而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压力、题海战术类的教学情况一直存在,学生运动次数也相对偏少。我国高中生体质总体上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它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一面,令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与学生体质健康关系
从关系层面解读,体育课是学生完成生理运动的主要途径,而学生体质的增强也需要运动来完成;因而体育教学决定了学生体质,学生体质需要依靠体育教学而增强,属于一般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学效果越好,学生体质也会相应得到强化。高中生处于人生塑造的关键环节,身体发育正趋于完善阶段。由于高考压力的存在,学生的运动基本上集中在体育课堂;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通过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以此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在二者的因果关系原理下,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从积极层面分析,体育教学可以完成健康教育的理念宣传、培养学生科学运动的习惯,并从中学生到生理-心理相关的健康知识;也是疏导学生高中学习压力的一个路径。从消极层面分析,集中体现在体育教学制度、设施完善性不强、单一化显著。比如,球类多集中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而在排球项目、足球项目方面比较少;再如,竞技类的训练,除一般跑、跳、扔之外,大多以单项的标枪、铅球居多;而在体操、武术、摔跤、游泳、游戏类活动方面偏少;再如,对单杠应用较多,而吊环、跳马、跨栏等体育项目却相对较少。另外,教学评价体系基本上采用单一化的结果评估,以某几项考核指标为准,选择最终成绩作为考核结果。归纳起来,封闭性较强、枯燥性大、单一化明显、教学不全面、评估不科学。因此在上述关系原理下,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未能达到科学训练学生,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
三、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措施或建议
由于现代体育教学采用系统化思维构建了全面教学体系,因而需要从理念、资源、教学、评估多个方面全面促进其可操作性,提升教学效果。
1、健全理念,匹配资源
现阶段高中教育关注考试,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改善这种理念,应该明确建立起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从中突显高中体育教学的功用、价值。按照这种健康理念,进一步从思维、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效果各个层面加以健全,并增加相关宣传。从设施配置方面看,需要增加设施的完备性,增加体育项目的数量、备齐各项器材,最好是引入一些具有游戏特性的项目,以达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增添教学乐趣,实现寓教于乐。另外,可以将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实践活动教学进行结合;让体育教育本身成为一个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训练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理念的路径。最终将体质健康关联整个体育功效发挥方面,并通过全面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向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2、扩展功效,完善评估
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记录片、多媒体等增加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设置情景教学,增加学生体验;修正其将体育课程作为单一体能训练的固定观念。比如,将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公式、测量、问卷调查、项目训练、教学拓展一一进行实践;尤其需要将课堂教学、室外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透过这些活动增加体育活动宣传、扩大公共健康理念、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全面认知,并能够将体育课程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人口发展、社区活动等进行对接,使学生真正理解到体育教育中的“运动精神”、“健康理念”,以及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另外,应该将考核评估关联到整个教学过程,囊括学生参与、活跃度、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等。应该构建与各项指标相对应的考核表,使评估具体到每个教学点。建议引入过程评估、自我评估、互评,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校外评估等。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提升与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密切。为了提高效果、增强体质;需要健全教学理念、完善设施、引入全面的评估考核体系。重点是扩大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增加体育教学中各个部分的融合、统一,对目前存在的局限认识进行扭转,并透过社会实践、公共健康等活动扩大体育教学影响力,传达出体育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其生理、心理均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清.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的初步探讨[J].体育师友,2015(4).
[2]徐大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非应试之苦”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