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陈玉华 四川省平昌县第二小学
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强制性、封闭性、划一性等弊端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好阅读课堂的这个环节,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研究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阅读是一个过程,阅读期待则是一种没有答案的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完成“我思”的重要过程。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体验,保护学生提问、发表见解的权利和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去解读文本,可能学生有时说不到位,甚至于有荒谬,但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看到学生发言的优点,指导中不忘将微笑、肯定的话语传递给学生,我们的阅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文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语文阅读就是要要允许学生“异”读,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验。如《黄山怪石》一文,文章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怪石、奇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所以,先通过观赏《黄山奇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境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教学中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的盲目性和混乱性,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够指向一定的目的。如教古诗《过故人庄》时,教师首先出示美丽的农村风光图画,让学生进行欣赏,从中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农村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教师可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读了课文回答,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了:①我知道了大泉纯洁、活泼、鲜明,小泉多而且比大泉有趣;②有的不知道课文为什么说“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③还有的想知道“趵突泉”由来。……这些问题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沉浸在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积极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教学中重视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的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主动积极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管建构而成。语文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开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尽可能地减少统一的要求,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关注学生成功感和交往的需求。
四、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应视为学生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意向、体验自我和他人感情的敏感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合理利用的灵活的学习资源,把自己变成一位真诚善良的帮助者、一位潜能开发的促进者、一位为学生做出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咨询者。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减少繁琐的分析,反对讲深讲透,反对阅读过程繁琐化,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合、归纳、回顾,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上是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研究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的几点认识。作为语文教师应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创设开放性的阅读课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