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四川省广发市前锋区虎城镇小学 曹春兰
摘要:语文作为奠基学科,要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兴趣支撑、学力基础和方法支持。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必须担当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走“应试”路线,注重过程引导,授予学法,在反复践行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初中语文作为奠基学科,要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兴趣支撑、学力基础和方法支持。这就要求担承一线教学的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必须担待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任。而传统教学走“应试”路线,在夯实解题能力培养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致使学生有知识却不能创新使用,更不能用此知识学习彼知识。这是新课标极其反对的培养结果,也是新课标持否定态度的教学做法。在全面践行“五育并举”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培养信息时代需要的适应知识更新周期短的建设者,就必须有意识地授与学法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自能学”的培养目的。
一、加强活动课程教学,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时期,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直觉思维特别是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智力理解基础。我们知道,感性经验的获得不是以听讲为路径而间接获得,也不是教师“满堂灌”而“强制”形成,而是学生在亲自参与中主动经历观察、积累、表演、讨论、参观、调查、访问等多种实践,并从中主动总结。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只传授抽象的学科有关的知识,更不能否定学生主体性,必须加强直观性施教,增强教学活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中完成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而这种载体就是语文活动课程,也称活动化教学,在“高效课堂”创建的当下,“教法活用”的教学实践就是将知识的传授由教师的讲解转化为学生以活动为路径的自主参与。传统语文教学由于使学生形成了“受灌”依赖心理,他们习惯于“容器式”的接纳。而现在要让他们成为主体,就必须借用“活力展现”的理念使课堂在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中变成现实,从而给学生心理以解放,少一些受制于师道尊严的束缚。这样的课堂在教师面带微笑中展开,没有了反复讲解和题海实践,更没有语文学习路上的越俎代疱。学生就会在没有喧宾夺主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为了实现此效果,身为一线的教师要加强课前设计,营造自主参与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积极主动地成为语文学习者、实践者。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授予自主学习方法
教,不是“教以应试”;学,不是“学以求分”;教学,更不是“授人以鱼”。吕叔湘大师告诉我们现成知识的告之不是教学的真谛,而是把学习方法让学生拥有。在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当前,要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就必须尊重学生主体性,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人而施教的做法,既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更不是尊重学生的实践。真正有效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多一些独立性的语文学习参与,多一些语文实践的亲身经历。而这效果的形成,不是让学生一而再的做题、抄写和背诵。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常持“中心论”思想,常据“三尺讲台”为己有,揽课堂而“再而三”的分析串讲。这显然没有把学生作主体而当知识的容器以对待。要让学生践行主体性,就必须授与指导,教给方法,使其能在新知面前自能学。多年语文教与学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学生主体性不外乎就是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去体现。没有下水实践,方能获得水之温度和深浅,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搭建平台,让学生下水自己游。他们在反复“游”的实践自然就会有所感悟和感知,并也能从中习得游泳技巧。
三、做到读写有机结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读是走进文本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内化语文能力的主要载体。写是输出,是把“读”来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我们要强调读写结合,这既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做好过程实施与督导,引领学生切实进行语文自主实践学习,能有所发现,能有所收获,拥有知识的获得的同时也收获真实体验。在自主学习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学后心得交流,把他们学习成果进行倾吐和表达,感受学习收获,以达到提升自主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有体验的目的。在进行课堂交流讨论环节完成之后,不要把讨论的结果付之东流,应让学生把讨论结果以及讨论过程写成日记或交流心得,把说写结合。在阅读课文或课外阅读后,应鼓励学生积极撰写读后感,借课文内容发挥自我情感,或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写出属于自己文章的写作特点。这就是读写结合。在必要时我们还可要求学生对原文进行改写实践操作,或缩写或扩写或补白。虽然这样的实践是不定时的,根据过程是否需要而确定。这种看似随机的做法不要作过高要求,重点在激趣,培养随笔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而对于写作质量的要求,只要行文规范即可,当然,对于那些既符合逻辑又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的写作,我们唯有多表扬,让他们满足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以提升他们心理体验而增强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心一想就可事成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更不是一蹴而就之功就可见到曙光的,需要教师长期着意落实进行,从兴趣激发入手,加强过程引导,让学生在反复践行中慢慢提高。作为一线教师,要作好持久培养和螺旋推进的心理准备,随着年级提高,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主性、渐进性上加大力度,使之学会学习成为他们每天生活的习惯和必需。
参考文献:
梁雪梅,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广东教育,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