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王秀连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形式又一次成为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要注重过程,更应该注重结果。同时,它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地分析自己的学生和课堂,找出更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这样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改革;方法研究
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初中提升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数学是一门思维要求大,并且难度较大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改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此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应确立的新理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具体地说,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1.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2.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3.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确定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基本教学地位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基本教学方式,这是为了让数学教学由传统的“一言堂”转变成“多言堂”,在频繁、有效、和谐的师生、生生的互动活动中,促使学生们成为探究数学公式、总结数学概念、应用数学原理的主人公,让高中生们在数学课堂上享有一定的发言权与学习自主权,使其在探究中更加深刻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中,高中生们已经学过了直角坐标系、圆、圆的方程等基本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亲手绘制圆形,然后利用笔、书本等代替直线,通过不断调整直线的位置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因此,要求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圆的方程.每4名学生为一组,在小组内部进行动手讨论,总结出直线与圆可能发生的所有位置关系。学生们通过在小组内的动手操作可以发现,不管怎么调整,要么直线在圆外、要么在圆内、要么只与圆有一个交点,这就直接让学生们探究出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现代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在多媒体技术具有携带方便、功能强大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就高中数学学科而言,借助多媒体设备解决了教师板书繁琐、不清晰的弊端。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讲解时,如果教师采用板书的方式画图,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所画出的图形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有失精准。而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师只需要提前掌握相关的绘图技巧,就可以把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清晰明朗地呈现在大屏幕上,图形精准,便捷直观。既能给学生带来新奇之感,也为教师省去了不必要的画图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體设备要把握好度,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发生本末倒置的现象,成为教学工作中的绊脚石。究其原因,一味的使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容易分散学生的听讲注意力,被一些优美的图片所吸引,而未能专注于数学知识点本身。因此,数学教师要灵活使用多媒体,学会趋利避害,让多媒体技术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中充分彰显优势。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未改革之前,高中数学的课堂毫无生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经过了一系列改革,教师创新了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终于得到了学生“学”的回应,教学效率显著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正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几点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14(02).
[2] 徐维风.深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09).
[3] 平海军,王永元.试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