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陕九学校 宋春红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小学体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其形式历史背景的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如安全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体育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丧失上课积极性等。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及阅读大量体育类专业资料等方法,试图找出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本文中探讨相应的对策,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学生安全是教学的前提与重点,保证学生的安全是进行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尤其体育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又是出现安全事故的高发学段,安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一线教学中的经验,认为安全教学问题存在以下几点突出表现:
(1)法律法规模糊不健全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第九条第二点规定“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违反规定,组织、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劳动、体育等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笔者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认定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的标准是什么?未成年学生不宜参加的体育运动中包含哪些项目?什么情况下适宜参加体育活动?参加多大强度与密度的体育活动是适宜的?足球、篮球,甚至是乒乓球,都是具有潜在危险的项目,如何界定学生适宜参加的体育运动的界限?
(2)安全事故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循环
据外国专家称,体育课占一切学校事故的30%至40%。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能选择难度系数较小、锻炼性不强的体育活动,学生身体素质差、小学体育教学过于简单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这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健康长足发展有害无益,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完善的制度所致。
2.学校体育条件普遍较差,学校设施与教学功能不全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体育课程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设施不足,设备陈旧。
我国体育设备普遍不足,体育教学过程中只能“绕操场跑”或原地进行活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设备资金有限,无法进行高质量的体育锻炼。
(2)重智轻体现象突出。
当前我国教育仍以智力教育为主、体育教育为辅,而在中小学中尤其突出,各种有关文化课的补习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体育教育只能为之“让路”,造成体育教学内容不完整的后果,更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打击学生的上课热情。
3.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兴趣缺失,参与积极性不高
受体育设施不足、设备陈旧、重智轻体现象等原因的影响,学生很难理解进行体育教学与锻炼的重要性,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于竞技体育知识的讲解就很难进行。长此以往,这种单调的上课模式更会挫伤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消解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开展体育训练有害无益。
二、小学体育教学出现问题的对策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如教育部办于2017年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期刊文章《校园体育伤害事故与学校的法律责任》《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等,结合多年来一线教学中的经验,撰写了这篇文章。
1、结果与分析: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大多数体育活动都会进行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出现身体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其次,作为对抗性的、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发生各种事故的可能性很大。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做好防范措施,保护学生安全,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重要。只有这样,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才能有切实的教学依据,而不是仅凭教学经验判断学生适宜进行的体育活动。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硬件配备
学校要大力建设体育硬件设施,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硬件配备,让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场地可上课、有设施可操作,真正做到深度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能与体育素养。
(3)重新设置体育课程,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体育课堂
学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丰富教学模式,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取“1+1”的教学模式,即基础体育教育+兴趣体育教育,以此达到锻炼学生的体育素质、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的目的。
2、结论与建议
(1)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控制学生运动量
小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往往会忽略自己安全去追求胜利,在锻炼过程中将安全问题抛之脑后的情况也层出不穷。对此,在选择体育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接受程度等差异,同时也会严格控制活动的强度和密度。
(2)注重全面性
在体育活动的选择上,小学体育教师应坚持“全员参与、分组教学”的原则。在这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尽最大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
(3)体育游戏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有些老师在游戏的选择上并没有注重游戏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仅仅做到了让学生快乐的玩,并没有快乐的学。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解决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实现体育教学长足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分析与对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体育素养与身体体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2017年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王朝晖,梁恒论体育任权行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3]袁建东.校园体育伤害事故与学校的法律责任[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