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教学可以这样来实施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吕安玉
摘要: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数学课堂在“双减”背景下必然要想方设法实现的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质疑学习和在阅读中加强数学思维培养三种途径来进行探索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实施
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现课堂上的目标,不仅要“教”,还要让学生学会“学”,增强师生对话有效性,才能实现“积极教”和“主动学”的协调而产生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教与学的进程中,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积极的探究,充分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这是我在践行新课标探究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最大感受。随着“提效增质”口号的渐响,特别是“双减”的到来,一线教师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加大了提效提质“加法”的探索力度,尽可能地使数学课堂向着高效而教发起冲锋。
一、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离不开愉悦的课堂氛围支持,也难怪有人说有效教学源自快乐教学法的实施应用。而这种方法带来的直接教学效果就是增强了学生参与互动的主动性。我们知道,良好课堂氛围的生成既可以通过物质的手段也可利用情感来进行促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给我们讲到了良好人际关系既是构建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向师性强,常常只喜欢他喜欢的老师的课。而传统教学,师道尊严意识过重,且又挂在教师脸上,这种“外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于是他们难以产生心理自由。因此,在对“爱屋及乌”的小学生来说要促进他们主动学并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就必须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追求的实施快乐教学法就显得更有必要了。这样可以让他们在“乐其师”中“乐其学”自觉成为学习主体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与教师一道探索有效教学的新路径、新模式。
二、引导学生质疑学习
学贵有疑。有效教学的最终追求是实现有效学习,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在数学素养发展提升上有短时间高收获的效果。但从我们现实来看,很多学生质疑习性差,更没有主动去质疑去思考的学习自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只有“教在贵疑”,通过“教有疑”的做法让学生质疑常伴学习过程,做到学中有思,边学边疑。比如,在“加数结合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既简便又快捷地计算“585+373+27”这个题目而不出错,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不有可以使题目变得更简单更利于计算的方法。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就会在“问”的引导下进入质疑思考模式,对这几个数字进行特定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没有在学生对这个数字进行思考就开启讲解模式,那必然是低效的,因为无法引起学生思考参与。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学生无法解决的前提下才引导而教那才是最有效的。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可以简化计算吗?能不能用已知的法则来进行运算?如何利用法则来简化运算?为何?在一系列问题诱导过后,我们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探讨,并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和取得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适当的指点,唤醒学生潜在的“凑整十整百法”。有了这种思想,方法自然就出来了。有了自发问题作内驱,其作用要远大于老师的重复解释,所以,学生的自我构建源自主体的自觉参与和积极思考,这是引导学生质疑学习最有效的教学实践,也是我这几年践行新课标得出的最大教学感受。
三、在阅读中加强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担当就是培养学生从数与形的角度去思考现实的一种思维培养。我们都明白,数学思维是对数学的基本认知和对数学法则的理性理解。它是数学思维的具象化体现,是数学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基本程序和指导思想。数学思维用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就变成了我们常用的数学方法。这个方法来求解问题,就是一个持续的知觉累积,累积到一个特定的阶段,就会发生一次质变,成为一种数学思维。而要使学生掌握这样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以致用的数学实践。因此,实施这种教学的目的也就是提高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阅读和运用中有所领悟。在掌握了新的知识之后,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基础的数学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更深一个层次地理解这些知识,安排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以及课后习题都是非常必要的。这种阅读引导既要使教师有“自觉”地渗入,又要能从日常的教学内容中提取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基本思路和方式,从而达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的目的。例如:在学完“能被3整除的数”之后我们就可以请学生带著下列问题来看教材:能被3整除的数与数字中数的排序是否相关?以及有“什么关”?可以用3整除的数字和该数字各位上的数字进行和、差、积、商的结果是否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此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再阅读,再思考,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方法而进行思考,并且把其中的所获以及所领悟的想法和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数学思维,并在心中形成认知建构。这就是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有效的教与学都离不开这种思维的质疑和思考。
诚然,实现有效数学教学的路径是丰富的。作为新课标践行者,心中所蓄的教学方法自然可以做到灵活实践。这些年来,为了使数学教学获得较好的质量我们没有放缓新方法、新模式的探寻脚步,相反,还是扬马加鞭地向高效教学奋起而追。只有这样的前进意识才能让我们在教学这个道路上走得既坚实有效又从容不迫。
参考文献:
[1]范红梅,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0年。
[2]曾似雁,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