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马晓东
(四川省平昌中学)
现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现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个人为宗旨。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善学,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引导,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和特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余文森1999)。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给自主学习所下的定义,可以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如下:
1、能动性。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得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的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独立性。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而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的一面上。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得开展学习活动。
3、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他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4、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现实情况来看,绝对自主和绝对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介于这两极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在有些方面可能是自主的,而在另一方面可能是不自主的。这是因为,就在校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决定,他们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因此我们不能把他们的学习简单得分成自主的或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或者说学习的自主程度有多大。做到这一点才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进行自主性的教育和培养。
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一)培养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曾反复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即“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步与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投其所好,鼓励其每一次的成功和与众不同。如果"心中喜悦",势必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充分全面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尊重每一位学生,注意倾听他们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和问题,并及时帮助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运用关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情景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敢说、敢想、敢做、敢问,为学生提供敢于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2、做学生的学习朋友和引路人
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只做教给学生1+1=2的教书匠,而要做有思想的教师,不仅要明白教什么,还要懂得怎样教,更要清楚为什么教。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一贯正确的指导者”,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学生的学习朋友和引路人,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学习朋友和引路人,要求老师必须真正把握学科教学和学习的特点、重点、难点,把握学生的学情,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和学生一起来探索学习。
3、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这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自主学习的教育新理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三)运用多边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自订学习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米歇尔·惠特尼在《孩子,你开窍了》中建议,让孩子想想长期和短期目标,试着让他们自己订计划。不过,惠特尼建议,孩子可决定什么时候执行或终止计划。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约束,添加上一些条款,如每天按时回家、先做功课、学习时不得分神等。“计划本身不是一定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计划,坚持到底。”惠特尼说,如果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达成目标,会激发出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
如果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但语文成绩优秀,教师不要强求他们把两门功课都学好,而应该抱着“优势更优,弱势成绩平平就好”的想法。正像有位老师为了鼓励那些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让他们正面感受到被喜爱、被信赖,于是就在家中挂满了这些学生的图画,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同时,这位老师还经常赞赏这些学生将来一定会在绘画上取得成功。这样就会让学生们更主动地去发挥优势,此外,他们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弱项太差,同样会努力学习其他的学科。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只要教师能够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功,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设计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就会慢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