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罗黎
摘要:音乐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是奠基的重要平台。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 新课标 音乐素养 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重要任务。而音乐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担当着奠基义务,自然也应分担着学生综合素养之一的音乐素养培养重任。因此,在小学音乐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但要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实现这些目标,如果我们仅以传统之策,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策略,逐一落实。
一、注重多元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各国各民族的跨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一个多元文化形态正在形成,与此相应的多元文化教育就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音乐教学,必然要受此影响并担当,在教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多元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综合素养更“综合”、更全面。
(一)渗透德育教育。以德为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关键词,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方法。由于歌曲中歌词富有思想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运用,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唱歌曲时,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歌曲兴趣的同时,还要抓住歌曲的主題思想和音乐形象,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建立明确良好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声音再现这一音乐形象。如《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曲,首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大意,歌词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祖国秀丽风光图,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这美丽的家园里是多么幸福。
(二)弘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一部分,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瑰宝。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给学生展现出一个新的艺术思维。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中把民族音乐列为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实践中,我们可让学生欣赏几个特点鲜明民族的歌舞:壮乡的刘三姐、吉林的朝鲜族舞、内蒙的蒙古族舞、新疆的维吾尔族歌舞、西藏的藏族歌舞等,这些民族歌舞特点鲜明:刘三姐的山歌甜美,寓意深刻、比喻形象;朝鲜族的舞蹈柔美;蒙古族的歌舞粗犷、刚劲、有力,犹如骏马奔腾;新疆的歌舞多姿多彩、欢快奔放;西藏的歌舞表演身体常前倾,似有重物扛在肩上。通过在教学中进行上述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了优秀的民族音乐,加深了印象。其次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我们民族的乐器比西洋乐器的种类还要多,分有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可让学生了解最常见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的特点及在民族乐队中的地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各乐器所演奏的曲子。最后是让学生学唱一些民歌。我们的民族歌曲非常优美,光听还不行,还要会唱。
二、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以听为主,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积累,养成静听的习惯。通过音调、音色、力度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如静听《长江之歌》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注入同学们每一根神经系统,激发他们对民族悠久历史的回顾和自豪,此时课堂也处在静听、静赏、静想的“静”状态。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理解,从而表现出来的。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会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对乐曲的理解上,用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把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形象充分的表现出来,体现学生表现能力的另一面,也进一步提高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筹码。作为竞争之本的创新能力,也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担当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音乐是想象的艺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天然沃土。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平台。而音乐创造能力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实践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模仿入手引领创新。在新课标里就提出要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如:学习《在动物园里》,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动物的特征,请学生模仿歌词,进行歌词创编,通过创编,学生既唱熟了歌曲,又能展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在上课时,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己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要从欣赏、赞扬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保持创造的热情。
总之,音乐是科学,也是艺术,担当着学生音乐素养培养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具有担当意识,不断提升自己,更新教育理念,并创新策略,把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任分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预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秋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探究[J].新课程导刊,2012年。
[2]张红英,新课标下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浅谈[J].学园,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