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新课导入方法多样化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初级中学校 韩治珍
提要:有效的新课导入重在新、趣和方法多样。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多在导入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新颖有趣、能诱思的导入中开启新课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入方法 多样化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开课之作的导入教学就更强调艺术。作为一线教师没有人不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可见其作用之不凡。是的,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开课导入,都想在开课的两三分钟时间内征服学生之“心”。而有效教学又必须要求把学生视野聚焦到新课教学中来,使他们能饶有兴趣的投参与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语文学科要实现有效教学更需要一线教师加大方法创新力度,“迫使”学生更专注学语文、发展语文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促进教学有效性大幅提升。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利用情境导入法实施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能帮助课堂取得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教学成为了众多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现在已被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了,甚至各个环节。而用于导入环节自然就在之列。我们知道,没有哪堂高效语文课无不是起于精彩导入开始的。一个好的开场白常常能夺人眼球,引起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很大的兴趣去学习。而要达到这效果我们可创设情境,通过说一些有意义的话、念一些富有感情的诗词、播放一段精彩视频、引导学生唱一支熟悉的流行歌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之需而实现开课激趣效果。比如:在实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可以让学起有趣就组织学生高唱《水浒传》的主旋律---《好汉歌》,然后在与学生共唱“路见不平一声吼”等后三句中开启新课教学,学生唱的兴致转移到学的兴致上来了。再比如,我在介绍《愚公移山》开场白时就利用了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大屏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阅读彩绘图片,并从中找到与课文内容对应的一些东西。这样实施显然是充分发挥了情境导入这一方法作用的,我们可从学生极高的兴致中可以看出来。
二、利用故事导入法实施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对初中学生来说,课堂上讲故事让他们听更具有吸引力。对此,我们可将将与课堂相关的故事、典故、趣闻等拿入导入设计中,使之整合成导语或导入事件中、这样既可抓住学生的“心”又可促使学生启动思想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更有动力去探究新知。例如在讲授《信客》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利用故事导入法来实施。我们知道,该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其育人方向也在此。为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还有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先让学生复述小学时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实践证明,通过故事导入法不仅能吸引睛聚焦注意力,还可拓展见闻扩展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学有兴趣。
三、利用激趣导入法实施
符合兴趣需要的学习,才能乐学不催。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浓厚兴趣是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也是提效的根本秘诀。为了使学生在课起时就对我们预教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就必须使所教内容释放出巨大趣味性来,使学生受趣激而起学习之欲。如《童趣》这篇课堂的导入我们就可以从唤起学生儿时的“过家家”“斗蛐蛐”这样乐事的记忆来进行,有了此话题作引源,学生记忆中那些童真童趣立刻就会涌上记忆浮现眼前,这样就可在共享稚真中开启沈复笔下简约生动的《童趣》这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学习。实践证明,当我们所教内容与学生兴趣需要越接近时学生主体作用就越发挥得充分,动力就越足,效果自然就越好。
四、利用诗词导入法实施
对联、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称得上明珠的东西。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八面楚歌》这个作品时,我就用多媒体动画式地出示了一副对联,上联为“定秦当日衄咸阳”下联与之对应,动画从上至下出现“乌江喋血照残阳”这七个字。学生读着对联,自然来了学习兴趣。看作学生有较好兴趣时我们又顺势而问:“同学们,在该对联十四字中描写了一个英雄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此问一出,再次激起学生好奇心,异口同声说了了联中人物是项羽。接着我又追问:“那你们还能不能说出专门来描写项羽的诗词吗?”教室忽然静下来,个个不语,此时多媒体再次动画式出现一首诗,题目为《夏日绝句》,特别是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于今还能背的两句。这样导入,再开起《八面楚歌》的学习,学生自然欲望强烈。
总之,要想收获一堂成功的有质量的课,就必须在注重导入新课艺术上想方设法下功夫。虽然导入方法很多,途径可选,但到具体的课,具体的接受人,其好方法是不多的,作为教师,要精心选择导入方法和设计导语,只有做到导的方式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才有使导充分发挥作用为教学成功奠定良好基础。当教师导有方向,学生才会学有趣,学有效,师生互动才会因此而有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明梅,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策略浅谈[J].素质教育,2019年。
[2]杨春红,浅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方法[J].新课程,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