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课堂讨论”
何宏刚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兴文小学)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讨论”作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逐渐被许多老师带进课堂,被学生接受。它以其互动性和互补性,促使师生,生生的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相互撞击,相互启发,进而产生更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见解。时间不断证明“课堂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那么如何发挥“课堂讨论”的最大作用呢?并使课堂讨论真正具有教学价值。
本人根据自身教学体会,认为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讨论在通常情况下,只安排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这几分钟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讨论的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所以教师在设计讨论的议题时,要在问题逻辑性和难易程度方面全面考虑。
(1)、从学生认知方面考虑。要是课堂讨论能够展开,老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那些学生认识一时模糊的问题,学生意见分歧的问题,都是容易使学生展开讨论的议题。
(2)、从学生的情感方面考虑。小学生时认知过程必然有情感相随,所以设计问题除了要考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积极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且热流道气氛中进行。如三年级上册有一个搭配问题,在教材中是衣物如何搭配,但为了更能激发学习鼠小弟兴趣,我采用了学生最喜欢的食物搭配,并进行课堂讨论“效果很好,我认为教师应多使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且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并配合“课堂讨论”。
(3)、从所提稳的难易程度考虑。问题太难,学生会噤若寒蝉,问题太简单,学生则无须讨论,所以难易要适度,否则讨论就没有意义了。
二、怎样来明确讨论要求、深化讨论结果
讨论是有目的的,因此在课堂讨论时要有明确的要求。在每一次讨论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提出时间要求、分组要求和纪律要求,分组要充分考虑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在讨论中教师要求学生增强民主意识和责任感,认真对待讨论,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学生在讨论后,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把握火候,选择时机,进行启发、点拨,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例如: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先出示:“果园里共栽了苹果树和梨树共250棵,苹果树和梨树的比是3 :2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各栽多少棵?”我先没有讲解该如何解,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结果学生得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接着,老师在肯定学生的没一种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哪一种方法最好、最简便。这样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求异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三、什么样的时机适宜讨论
“ 课堂讨论”并非课堂上的“万金油”,放到哪里都合适,它既要考虑讨论的内容,还要考虑讨论的时机。因此,“课堂讨论”应有机地嵌入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中,那么,什么样的时机才适宜讨论呢?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需要常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似懂非懂时,对新知的渴求、对自己的想法的怀疑,使得他们迫切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这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课堂中数学讨论交流最重要,是思维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该生是积极思考的,这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很有探讨价值的,这时老师启发引导,组织讨论,这样不仅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出长方形或正方形。有个学生提出能不能得出其它形?我当时就肯定了他的这种爱思考的行为,并先让他们动手操作,然后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总结。最终同学们得出沿着斜线剪出得出是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我及时地给予肯定并表扬了学生。以后,在上课时学生们爱思考了,爱发言了。课堂讨论中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可见,时机掌握好了,课堂讨论就一定会有成效了。
四、课堂讨论仅仅是为了解决知识点的问题吗?
课堂讨论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增长知识。数学课堂讨论就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发挥数学交流作用,但其效能不能只停这点上。事实上,课堂讨论对培养学生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能给孩子提出高的要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在讨论中老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要尊重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困难的学生,要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对他们提供的不成熟甚至不正确的意见,不能讽刺、挖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诱”和“导”。灵活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高层次,逼近核心问题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2)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是“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应该意识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或其它方式经常展开讨论,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证明,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总之“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是符合新理念、新课程改革方向的,有效组织数学课堂讨论是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艺术。但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处理好课堂讨论的策略和方向发挥其最大作用,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