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孟 娜
摘要: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高中语文教学畅通无阻;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不把语文放在心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先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认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的几点看法。
教师要能做到以身作则,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也要有充满魅力的人格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大脑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大脑皮质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打心眼里信服。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于漪在总结学生喜爱上她的语文课时说:“我以自己充满情感的完美的语言,润物无声地感化了学生,唤起了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拓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以自己的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讲究授课艺术,强调参与探究意识,提升学习兴趣。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教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基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人教版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一课,笔者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像本课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课堂上笔者首先从标题中让学生确定中心词“拿来”,然后以此为突破,让学生沿着“拿来”展开探究思索,学生通过关键词入手进入文章,通过互相探讨,最后按“何有拿来”----“拿来什么”----“怎样拿来”的思路理顺了文章线索。接着让他们用开篇的“拿来”之前的“闭关”与“送去”作对照,教师通过积极点拨,让学生明白了议论文的破与立的辨证关系,使他们不光知其然,还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再让学生沿着课文中心思路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总结板书上述问题。实验证明通过“设疑-自学--交流--探究-----解答----总结”这一学习过程,多数学生不光对这一课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用好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感。充分利用电化教具“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把死的东西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习面前,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情景诱导,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在环境中进入角色,去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的乐趣。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对课外读物我们要有所选择,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以下五类书: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的书。有助于巩固和拓宽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书。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书。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度的必读名著。常用工具书、重要参考书等。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还可在学生中有计划的开展一些读书知识竞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发展为乐趣、志趣。
指导课外听说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可开展演说会、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文艺表演、作品赏析、语文游艺等多种活动。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可开展“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演说会,“升学有无前途”辩论会等。同学们都可以在活动中锻炼胆量、增长见识,掌握文体特点,提高听说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潜在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中学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的重要,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课程特点,只要注意了解基础,并发掘基础和拓展的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与引导。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导向上多动脑子,在教法上认真探索,不断更新唤起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