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李元星 卢水珍 濮秀忠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中心小学)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面临新挑战,为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积极尝试“探究式教学”,以课例形式从“有趣演示,引发兴趣;探究实验,激发兴趣;穿插儿歌,保持兴趣;应用知识,拓展兴趣。”几方面来阐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课 研究 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面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发展形势,小学科学课如何做到有效教学,从而达到高效教学呢。这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方式迎来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更好地渗透新理念、新方法,使科学课课堂教学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结合在新课标研究学习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这一新模式,让学生持有愉快的心境参与学习,其效果显为易见。因为,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能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乐于探究,心理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能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转化为学习动机,愉快地参与到学习行动中,从而达到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以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一课为例,谈谈渗透“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一、有趣演示,引发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采用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磁铁的知识,你还记得磁铁有那些性质吗”?问题激起学生回忆,引发热烈讨论。接着,以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课程的学习。用课前设计好的实验材料“乒乓球”(球中放入小铁钉),一块黑布,一块磁铁,做小球在黑布上行走的实验,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小球会在黑布上行走?有趣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议论热烈,气氛活跃,既达到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下一步探究“磁铁还有哪些性质”的新知识学习铺路搭桥。
二、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操作是科学教学中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活动,像科学家们一样去体验探究的历程,既能从中学习知识,又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教师有趣演示实验现象激发下,会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这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给学生讲清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展示交流。然后,各学习小组,领取所需器材,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去探究发现磁铁的性质。由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他们边实验、边讨论、边交流、边记录,情绪盛是愉快兴奋。最后,在各抒已见的基础上小组达成共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实验结论互访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对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和鼓励。的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一个探究知识的动手实验空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三、穿插儿歌,保持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动手实验,学习情绪已出现了疲劳松懈。针对这一现象,教学穿插“儿歌”,以其独特的形式促进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学生在以上实验结果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小磁铁,真有趣;指南朝北识方位;同极相斥要明晰;异极相吸要牢记。”借助有利时机穿插儿歌既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疲劳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懂知识,巩固知识。
四、应用知识,拓展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中设凝思考:有一块条形磁铁,一块蹄形磁铁,既没有漆着颜色,也没有标出磁极名称,你能想办法辩认这两块磁铁,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吗?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组识别辩认,看哪组最先找到答案。学生兴致盎然地做起实验来,通过探究他们找到了答案。这时教师挑选最先找到答案的小组上讲台演示说明。接着提出:“实际生产生活中磁铁还有什么用处呢”?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磁铁可以找到埋在沙里的小铁钉。有的说:收音机、电视机中的喇叭后面有一块磁铁等等。“真是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异常愉快热烈。随之,教给学生用摩擦钢针的方法,使钢针磁化,课外做水上指南针游戏,以拓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把“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地体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真正喜欢上科学这门学科,达到获取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本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科学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科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4、《小学自然教学实践与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