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法
阿尔祖古丽·艾尔西丁
(新疆洛浦县多鲁乡第一中学)
目前,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成反比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推行普九,提高人口素质已是迫在眉捷。这当中,任务最为艰巨,涉及面最广的应是乡镇中学。可以这样说:乡镇中学的教育搞好了,整个中国的教育也就上去了。可乡镇中学的教育基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又多来自农村,教育意识相对淡薄,学习基础较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低,所有这些局限性为乡镇中学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对此感受深刻,特别是实行新课改后,更觉难度增大。已有条件造成教学手段单一,课标要求与学生现实差距较大。旧难题未解,新难题又接踵而至,许多老教师有时也会束手无策。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有了一些体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在此写出,供同行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这是一个说着容易,做着难的事。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有了内动力,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决心,毅力去克服学习中的难关。学习观就数学而言,就是“我为什么学数学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得太浅,不能对学生有深刻启示。比如老百姓常说“学数学就是学算帐”,可是小学数学已能基本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算帐问题,那初中数学还有什么学的?说得太深,比如你去讲什么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锻炼、培养,那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了这样一番动员工作,学生对学数学的目的更明确,学数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有了这劲头,求知欲增强,“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习效率相应提高。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说,学生有了学数学的要求欲望,但数学必意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教法单一,仍有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致前功尽弃。因此,我们教师就时常思考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手段。这种段有间接的,有直接的。直接的手段有好些,常见或常用,且便利乡镇老师操作的主要有:
1、游戏法
这一方法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人人爱做,数学课变成了游戏课学生自然兴趣倍增,将适宜编成游戏的知识点精心筹划成一次游戏活动,在适宜的时机举行,不但加强了该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而且会大大增强学生兴趣。
2、实验法
在新课标教材中,这一方法得到鲜明体现。遗憾的是,有不少教师并未重视这一方法。因为实验过程不是考试范畴,而实验结果可以口传心授,且节约时间,故不少教师将此法弃之不用,这种做法是没有领会新课改精神,不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造就的。实验法其实是一种经济、实用,直观性极强的教学手段,在我看来,比利用多媒体设施更能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这对于缺乏现代化教学器材的乡镇中学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
3、其他
此外,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乡镇教师易于操作的方法还有讨论法、角色互换法、竞答法等。讨论法是新课标一再强调的,在此不用赘述。角色互换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学生讲,教师听,学生从教师角度向“学生”发问,教师则从学生角度向“老师”发问,竞答法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教师出题,学生答,学生出题教师答。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相互出题答题。以答题数多的一方为胜。
所谓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只要肯动脑,多摸索,就一定可以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生动而又精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更为重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习法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懂得如何预习,自学能力就能得以加强,预习法最要紧的是学会“打记号”,教会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对掌握程度不一的知识点做出标记,以便上课时逐一弄懂,另外,预习也要学会做批注。熟读教材内容后,将心中的感受,疑问做简略批注,有利于在听课后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2、笔记法
上课时,学生除了认真听讲,最要紧的便是做好笔记。我不太主张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因为教师的板书都较简略,脱离教材做笔记,反而使笔记内容不易弄懂,对简要的知识点的补充,最好记在教材中相应的位置上。另外,学生可准备一笔记本专门记典型题例。可以是教师讲过的课外例题,也可以是自己遇到过的难题。将这些题集中在一起,不时翻开看一下,可以更好地弥补自己的缺漏。
3、质疑法
发问是人类求知的基础。只有能问“为什么”才能得到“为什么”背后的知识。可是七年级学生思维依赖性较强,多半只能被动答题,而不能主动提问。这需要教师花较多时间去培养。首先是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看到你如何发问。教学时可设计,“连环提问法”问由一个问题提出无数个问,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直至“打破砂锅问到底”,得到最终结果。有了示范,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活动,角色互换等教法中进行尝试提高,也许开始效果并不很好,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发问的思维习惯,也就学会了质疑。
一言以蔽之,乡镇中学的教师不要只是抱怨教学设备的落后,教育手段的落后。先进不先进不只是看是否有高科技,而看你理念新不新,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你自然会找到新的教学方法,而你也就是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