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八中学 付兆敏
摘要: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精心选择适当物理内容,利用各种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轻松和谐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物理情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这值得每位物理教师深思。本人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种物理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新课标也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学生日常接触到或已积累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思考,也能很好地体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二、 问题情境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地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中发现物理知识,理解物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问题解决中。
如在静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手握啤酒瓶,教师画出瓶子的受力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瓶子的受力情况。当学生得出结论——此时瓶子受到重力和一个向上的力时,再将瓶子和学生的手涂上油,让学生再握瓶,结果瓶子滑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手握瓶子的力消失了?如果不是,此时受力情况如何?将前后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反馈。在总结中,教师需要明确指出,瓶子静止时,并不是手直接给瓶子一个向上的力,而是手给了瓶子一个压力,这个压力使瓶子在有向下滑动趋势时受到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和手与瓶子的接触面有关……
这样的问题情境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不乏直接联系生活的概念、定义和公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学习物理,构建知识。
三、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例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取一个质量较大的钩码放在桌子上,手拿细线问学生:“要把钩码用手里的细线提起来,是用一根线易断呢还是两根线易断?”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当然是一根线易断。但实验演示的结果是:用一根细线可以将钩码稳稳地提起;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故意使两线间有一较大夹角)提钩码时,细线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认知的矛盾上升为学习的动力。这一实验现象也为消除教学疑点――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提供了佐证。
四、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演示情境。
现代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生动地再现生活情境,也能把不同的物理问题情境进行加工整合,并且能够形象地展示出问题情境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印象,有助于大脑理解和记忆,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用多媒体情境来演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小球撞击金属片发生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动态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个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防止学生因缺乏想象力而形成思维方面的障碍,我用Flash的动画功能,把形变的过程放慢,逐步反映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把原来学生要凭想象才能得到的动态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及时纠正了学生头脑中的异样构思,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度。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展示学生无法看到的情境,如: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成因,分子、离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磁场的分布情况,光学中的光路图,等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看到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地再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使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激情,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卜振鑫.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6).
[2]康响秦.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1,(7).
[3]徐芬芬.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