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初级中学校 邓晓林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始,是开启成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把它作为一项教学工作或环节来加以实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方法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我们知道,数学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拒学生于门外之嫌。那如何让学生喜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呢?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始,是开启成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把它作为一项教学工作或环节来加以实施。
一、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参与是学习的前提,没有用心地参与是学生学习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教室里就是参与了学习,其实不然,身在朝廷心在汉的人也不是没有,对于没有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的小学生而言,没参与的比例可能更大。所以,我们新授教学时,不要急于直奔主题,要用一定时间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欲望,使之达到古人常言的愤悱状态,有不学不快之感。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才会有大的提升。要实现于此,我们可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激趣或激疑,趣和疑都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培养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都是聚焦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当然,激趣和激疑的方式是多样的,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变换样式,尽可能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呈现课堂,用情境煽情,激趣,诱思,真正地让学生主体参与其中。
二、运用成功体验激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浙江海宁现行学校校长周彬的一席话更道出了成功与兴趣的关系:“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再少的学业都是负担;没有成就感的支撑,再浓厚的兴趣都将走向消失殆尽。”这说明运用学生自身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习兴趣是最有效而直接的方法。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巨大精神快乐。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搭台”。这样,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在适当“跳一跳”的前提下“摘桃”,获得学习成功,拥有愉悦体验。
三、注重表扬鼓励评价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好表扬,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加之“10后”学生娇生惯养的多,他们“习惯”于听表扬。因此,我们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运用表扬和鼓励方法正中他们需求,适合他们胃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哪怕是一次勇敢的答问或小组讨论,我们都要给予话语奖励。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另外,还须指出的是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我们要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这此都是激趣的可行之策,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设趣味课堂活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平台。我们要把教学过程当作是师生交流的互动场境,通过创设趣味课堂,让学生得到兴趣激发和培养。一是运用直观教具教学。直观教具是数学由抽象变形象的良好中介,能把数学学习过程直观化、动作化。例如在教学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动手画数轴,通过观察数轴间距就能快速学会。这个过程,学生看似在玩耍,实际是将思维过程转变为动手的过程。这一原理就是因为学生思维在指尖上。二是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三是挖掘数学自身趣味因子。数学发展几千年,在源远流长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数的趣味故事和名人轶事。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于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也是这么“可爱”。如教学“勾股定理”时,古人如何得来勾三股四弦五的等,这中间都蕴含着罗强的趣味性,我们都可以用之来来激趣。
五、精心设计课外作业
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将知识转化能力的有效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令人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留下阴影。课外作业要以质量取胜,做到精心设计,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究,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大抄大重复。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刚硬手段,其目的是转化技能,巩固知识,离开于此,其他都是教师人为的强加,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力戒。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提高激趣警惕,并充分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巨大动力。当然,上文的方法也不是我们激趣的全部,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创新,但我们必须要有这种心理,并在实践中时时要想到、要运用。
参考文献:
[1]符小梅,浅议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展望,2018年。
[2]徐家斌,浅谈七年级数学课堂的兴趣教学法[J].黑河教育,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