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双减”新政下的作业优化思路
魏 刚
(四川省平昌中学)
我国系统论述教学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学记》中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提倡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给后世教学思想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涵盖今天“双减”新政下,减负增效,落实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思想。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同理可以从作业的分层设计布置和完成层面体现。
一、落实双减,未成曲调先有情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双减”新政,及时宣传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始终保持与政策同向,与家长期盼同行,与学生成长同频,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优化设计,绝知此事要躬行
落实“双减”,有效作业是关键。有效教学理论要求作业管理有四个基本特征:趣味性和科学性,层次性和激励性,适应性和主动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作业设计要科学创新、精准施策、统筹兼顾,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选择重组、改变、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在作业的数量、难易、形式、内容和时间等环节精心设计,不断优化,从而达到减负增效,减量不减质。
(一)着眼全局,把握四例四维
“四例”:范例(典型题的代表性)、同例(同类题的普遍性)、变例(变化题的灵活性)、仿例(自主提高的综合性)。
“四维”:正向思维(顺着想的题)、逆向思维(需逆向思考的题)、特殊思维(有隐藏条件的题)、综合思维(综合范知识点的题)。
(二)统筹协调,寻求学科平衡
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在过程指导和教学效果上提质增效,突出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实用性、科学性;避免作业单一性、重复性、无效性;不断探索创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变化性和趣味性;关注视野拓展、体验探究、思维发展和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求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删繁就简,引领作业创新
(1)统筹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长。变革传统课堂模式和作业设计,控总量,调比例,抓重点,有坡度,分类别,讲变化;结合“六能教学法”——能认、能读、能写、能记、能懂、能用,以“理清重点,当堂训练;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四步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内效能。
(2)分层设计:
差异教学理论遵循个体差异和发展的基本原理,主要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布鲁姆的教学变量等先进的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可以为教师作业设计布置的理论基础。
作业总量: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研究发现,作业时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如果超过了一个时间拐点后,学生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他的学习效果反而越不好。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减少提高型、拓展性的作业,以基础知识落实为主;素养较好的学生,应适当减少基础性练习的量,将他们从简单机械的练习中解放出来,以足够的时间积累课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
作业难度:针对学生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教师应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让每一类学生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在实施时,要极力体现主动性和选择性。要考虑并尊重学生心理需求,既要有较强的指向性和征对性,更要易于让学生欣然接受,通过师生民主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练习超市”中主动、兴趣盎然地选择做适合自己的作业练习。
作业形式:纸笔作业和非纸笔作业相结合,提供学生最感兴趣的、擅长的作业类型,感受学习的乐趣,发展不同的智力。
作业评价: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以学期或半期为单位,实行层级动态管理,结合日常表现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期末增值性评价,适时调整评价等级。
作业设计案例:
《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情节梳理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
提示:“被荐—对策—献璧—取璧—斥秦王”
开端:(3-5)强秦索璧→赵王求使→缪贤举荐→奉璧出使
经过:(6-11)章台斥秦→持璧欲碎→归璧于赵
结果:(12-13)毕礼而归→拜上卿
提问:蔺相如出使秦国的背景是怎样的?
秦王分别用了哪些手段企图“骗”璧,蔺相如又是如何破解的?
提高训练——课文分析
思考:
1、从赵国君臣“予和不予”的举棋归不定,能看出哪些信息?
参考:①反映赵弱秦强的现实。②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
当举国无人一使难求之时,更能反衬出蔺相如的不同凡响。
2、缪贤不惜自暴隐私,甘冒风险,力荐相如,反映出怎样的意识?
3、蔺相如临危受命,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拓展延伸——文化积累
思考:
1、从“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遇事沉着冷静,不急不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民族大义面前,敢于担责,敢于亮剑。
面对强权霸权,要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关于民族大义家国情怀的名言?
参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三、完善提高,散作千溪遍万家
反思:我们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实用、趣味多样、层次分明、富有弹性的作业,创设情境,做到文字简明,表意清楚,图表规范,可操作性强。
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尤其是整合实践资源的能力,也是对教师是否具备因材施教意识的考验。我们通教学实践研讨,不断丰富完善作业设计的层次,作业呈现的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分层教学模式,始终遵循两个原则——心中有数,眼中有人,极力凸显科学性、包容性和选择性,为“双减”新政的落地生根,有章可循,而不偏不倚,可谓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参考文献:
徐建敏,管锡基,等.国内外当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