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因素
刘晓云 陆 静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水井小学昌县元山小学)
聚焦课堂,提倡“轻负高质”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旋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数学教学与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及对策”作了一番研究,例说了一点理性认识,与广大数学教师共勉。
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要有目的地采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就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有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实现“学好”这一质的飞跃。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课文,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画”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画出来,使他们养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的学习习惯。
2、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一专三动”,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思路分析及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课堂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
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4、培养学生“准而快”的计算能力。数学是对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应用心算较多,而在初中数学中,相应运算的难度、运算的步骤都有所增加,运算中常出现由于心算不笔算带来的错误,一步出错,步步错。有些学生常常“看”题而不算题,懒动手,长此以往,做题速度减慢,导致能力下降。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运算方面的训练和指导,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例教育学生,使其感到丢分丢得“心痛”,让学生笔不离手,计算时动手打一下草稿,把心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运算准确度,减少失误。其次应加强运算的限时训练,如进行5分钟测评,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好的运算习惯。
5、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优越及家长的包办代替,动手能力较差,这给数学学习带来了障碍。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教具,在完成操作过程中将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三、优化教学过程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加强抽象逻辑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潜能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3、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潜能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必然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