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尝试
廖茂盛
(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 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①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提高 公民的素质,培养更强的新一代人,成为几乎每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迈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②党和政府郑重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近百年来民族 体质蔫弱所受的屈辱和当今强国振兴中华的呼唤,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人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对教育的有力回答,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之现代文明病日趋严重,学校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素质教育确立了学校体育的新地位。③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入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正如教育部吕副部长说的那样: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还能培养孩子敢于比赛,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能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陶冶情操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为学生身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体育素质教育与教研教改融为一体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是引入先进教改经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学校从八十年代起,先后进行目标教学,成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改实验,并运用到体育素质教育中去,大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如把音乐艺术引入体操教学的课堂,以增强学生的美感和韵律感;把五禽戏等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武术教学与田径运动教学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有益的尝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体育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促进学生充分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为了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特长,学校成立了多个体育活动小组,由学有专长的体育老师任教练。如田径队、球类队(含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球等)、体操队、武术队,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活动,使学生的体育特长得到发展。如原学生何炬,在班上文化科处于下等成绩,学习上漫不经心,缺乏上进心。但他却有跑得快的特长。于是体育教师因势利导,让他获得体育竞技成功的快乐,并以此激发他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这个后进生发生了转变。端正了学习态度,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原女生张旭,文化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等,有短跑竞技特长,三级跳达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但其外语成绩却一直不佳。除了抓好体育活动小组的训练,因材施教促进优、后进生的成长与发展,另外,学校还倾注极大的精力,关注“两会”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