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美术有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初级中学校 任玲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是美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重要助推器。但其强大的功能优势要化为教学优势,需要我们适度、适度、适当的科学应用,才能使其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初中美术 信息技术手段 有效教学 实践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度也在随之加大,显现出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也让我们美术教师感受到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无限乐趣。美术作为一门视觉型课程说明了其教学需要“形”的示范,即造型展示。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应用通过图像、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就可以使这种造型得以生动的呈现,甚至以图文声像并列的方式综合刺激学生感官。这样既取得了氛围营造效果,也让学生主体性在多种刺激下变得更加兴奋有活力,故而主动与教师对话,交换信息,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现结合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其间有效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优势
传统的美术课堂手段单一,就是围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展开教学实践。即使要展示某件作品,也只能以教材插图或挂图为展示物。这样的展示虽比空洞地讲解有效果一些,但还是不便于学生多个角度观看,而且可见度、清晰度都是一个问题。因此,其不能很好地使教有高效。而今天,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应用使课堂展示不再有呆板,方式也不再单一,还可以快速实现这一效果认知转变。让人目瞪口呆的教学优势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能使人视觉有焕然一新之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美术教学最直接作用于的就是视觉器官,让界面中的“形”赋予造型形象而具有感官的美学意义,这样就给学生在感知视角中的“形”时就有了“型”的美感。我们知道,美术教学离不开对美术作用的分析介绍,而介绍就把画家在生产这幅作品时的时代、文化等背景信息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文字等载体表达出来,再配合动画和音频,使视之物在音之声的陪衬下以生动的表现力刺激学生视听感官,自然就给学生视觉上带来焕然一新的新鲜感。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感官更利于促使学生内心兴趣,提高主体性。
(二)形象呈现生动有动感。具有动感的事物往往容易被人们先感知到。而信息技术能使集成其中的介质通过多种方式发生大小、颜色、距离、位移等变化,这些变化给人的感觉就是动感。所以,在美术教学时,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在作品图片出场时我们就必要将重点内容通过动画处理,以便学生尽快地感知到。例如《风格多样的静物画》的教学,要想把静物画的多样性讲清道明,能让学生认识到色彩对比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把重要信息以红色、放大字号、倾斜加粗等方式作用于了视角感官中,这样的呈现就容易被学生先列为感知物。而且,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有利于激趣使学生注意力更专注。
(三)能丰富美术课堂信息。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为美术提效教学奠定了硬件基础还能为学生更好地美术学习提供资源。这一点,信息技术手段除了自身有着强大的资源库外还可链接网络资源库,而且搜索方便,利用题目作关键字就可直逼课件、微课、课例等数字化资源“现身”于课堂,这样教学,不仅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拓展艺术家的认知,还可使我们了解某位画家更多作品,对其风格作更系统的了解。例如《探究梵高及绘画风格》一文的教学,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资源拓展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凡高最有代表性的15幅作品,也让学生知道了其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有“火中取粟”的故事等。通过这些信息的获得,学生对凡高的认知就丰富了,而且生动有立体感。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应用中易出现的一些误区
即使走上智慧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也不可避免两面性的存在。而在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虽然教育量身定制的高科技产品,其定位还是辅助而不是主体。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我们不能因为其功能强大而尽用它。在这几年美术学科与之融合的探索实践中我发现,要使信息技术手段在助力美术教学实现高效效果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使功能与教学呈现进行科学化的逻辑呈现,用在激趣处的导入阶段要讲究新颖、用在新授环节的信息技术手段要讲究化抽象为具象,为帮助学生观察要具有动感,这样的实践应用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美术课堂获得高效教学的回报。否则,如果不注重用在环节时需要来讨论其作用,就没有根壤和基础。如果过于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应用我们还会发现人机对话替代了师生对话、感情交流被点击鼠标的动作占领了太多时间。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应用中容易付出的代价。而正确的实践应用在这几年我也颇有感受。就是美术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化教学目标为实际学情需要成为学的目标,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和实施流程。在这样前提下,才能确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课件,或者选择、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动画、微课、课例等教学资源,才能让我们美术课堂更具有教学效果,更能促进美术学科在育人的德、智、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美术教学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既要相信其功能的“能行”,也要注意其过渡使用带来的“不行”,只有利弊权衡方可做到精当精准。在全面践行“双主双优”课改实践中要实现艺体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就必须用好这项科技手段,使之为教与学助力,为学生美术素养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静怡,浅谈信息技术手段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9年。
[2]付小波,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