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困生”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何惠英
(四川省平昌中学)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学困生的主要类型
学困生的分类可以从以下五点来分:①由某一类缺陷引起的学困生。如由于知觉识别能力模糊而造成的这类学生观察能力较低。他们对形态、结构以及以实验为主等方面的知识的识别能力较差。对所学知识中有关图形、结构等感觉困难较大。女生较多。由于语言表达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理解知识有一定困难,但动手能力强。由于行为缺陷造成的,此类学生注意力有缺陷或存在多动症,认知水平低,表现为愿学、乐学,但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学困生。还有少数综合性缺陷所造成的学困生。比例虽小,但基本上是每科都差。②由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学生中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破坏等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前者表现出愿学、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女生中多见。后者大多是双差生,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与老师关系敌对。男生中占有一定比例。③无良好习惯引起的学困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跟不上、溺爱使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怕苦、怕累、怕难、贪玩、好吃。学习上在有困难时家长会教,养成不愿动脑,简单的自己做,难度大一点的或抄或等老师讲。到了高中,作业一多,自然造成学困生。④受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学困生。社会上有部分人,没有什么文化,连发票也写不了,一样发了财,有部分学生就以他们为榜样,接受他们的宣传,从小就感到我比他们强,我能写发票,从而不愿读书。加之有些学校周围的环境相对较差等原因,自然产生许多学困生、辍学生。⑤假性学困生。此类学生由于在某些科上学习过程中出现过挫折或是对教师有意见或对某些科的认识淡薄,受社会家庭等的影响表现在一些科的学习上马虎、偏科。
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科原因
生物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生物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生物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生物的系统性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学习困难。生物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非智力因素
①缺乏学习生物的兴趣,意志较为薄弱。生物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普遍对学习生物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困难很大。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②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加上理解不深,从而影响生物知识的掌握。③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三)教学原因
①课堂教学以师为本,忽视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形成“学困生”。②教学要求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过高的要求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学困生”的产生。③作业设计不合理,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①遗传因素。具备良好的智力和身体是一个人能够顺利学习新知识的物质基础。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和身体状况的确受家族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芸芸众生中,大自然赋于人类各种智慧,也造就了人的性格、兴趣、特长的差异。②学习兴趣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较积极;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自控、不求甚解;每当学习活动开始时,总要靠外部刺激来推动。他们常常处于学困生的临界位置,如果我们能适当引导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够脱离学困生的行列了。③学习方法不当。有部分学生学习上较努力,但学习方法呆板、机械,不会把知识的重点与内在进行联系,因此学到的知识总是零散无序,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慢、迁移慢、学习效率低;不能在学习中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不知道怎样好好的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所以他们常常感到委屈、苦恼、孤独,渴望同学的友谊,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④学习惯不好。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经常学习注意力不较集中,容易分心,自制能力差;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忆和思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常常对学习抱有侥幸心理,不理解学习是环环紧扣、来不得半分虚假,要靠刻苦、勤奋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在学习时,常精神不振作、行为懒惰、涣散,没有紧张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