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实施的策略探寻
四川天府新区永兴小学 张颖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实施是实现“五育并举”新课改要求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路径。本文由此探寻到了结合时代背景介绍、结合课题文眼揭示、结合品析优美词句和结合朗读感悟开展等四种融合德育实施路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科教学 德育 有效融合 实施
不忘教育初心就是要既教书又育人,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培养出德智双馨的品学兼优的人才。这是我们一贯的教学梦想。然而,在“教以应考”的时间里,我们忘了“教人求真”的育人实践,导致很多学生长大思想抛了锚。如今,新课标以文件纲领的形式郑重要求我们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应放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语文,其教学不仅要在知识技能上发挥奠基性,更要在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践行能力上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五育并举”成为学科教学实现多育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受教育之惠的课改主题,在党的“立德树人”育人冲锋号吹响之际,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学科融合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此境中的语文教师,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实施是应坚持走的改革之路,而探寻觅策,更是提效增语文育人之质的重要首功。
一、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融合德育实施
介绍作品或文中人物的时代背景不是教学附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思或文中思想。现行教材虽然经过千挑成选,但仍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经历的现实相离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理解障碍。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或文中人物思想性格,或者文本中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就需要教师新授未启之前把时代背景的内容作深入浅出地形象化讲解,为学生更好地达到课时目标而搭桥铺路。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学习,长在新时期的小学生又怎能对抗美援朝历史有充分了解?更不会中朝人民的情谊之深。所以,简介时代背景就成为这篇课堂首要开课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历史背景介绍,学生自然就会从中感受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比海深,才会有难舍难分的亲人别离之伤。在这儿,学生感受到了亲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二、结合课题文眼揭示融合德育实施
课题,又称文眼,字少意丰。有的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有的课题却是从文章思想内容来聚焦概括的。总之一句话,抓住课题施重力,从文眼突破,就可以窥见文章重要之意。所以,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乐意从课题入手窥文眼。而对于一些带有鲜明情感色彩的课题深究揭示,则可以让学生深受其情感熏陶。如《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题,题目虽短,但指名道姓清楚,赞美之词的“真棒!”也表达了作者浓浓情感。抓住这一课题锤打,就可以使学生明白中国国际救援队乐于助人的光荣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态度和能力水平的高超。由此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大国安全感。这样的教学,深作课题内涵挖掘揭示,花时少,见效快,就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和受到情感培养,达到学文悟道的效果。
三、结合品析优美词句融合德育实施
破题以入文,仍有大量德育元素寓在其中。本身,诗言志,处处有情可育情,既可化情为熏陶又可化情以感化,使之产生共鸣。而情的传递,不能空口纯讲,要结合载体而施。而文中优美的词句,就是负载这一情感传达的有效实施载体。作为一线老师应筛选式排除法,找到最能表现文本思想内容或人物性格的重要词或句,引导学生品评鉴赏,其词造句的方法技巧和表达作用,从而让学生从中体悟表达之美中体验到词句中所蕴含着的美好情感,从而实现既培智又培养思想品德的双重效果。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抓住文本的两字“才”字作文章,引导学生细读深思,用心揣摩二“才”的意义和作用,这样就可感受到邱少云为了革命纪律遵守而不惜自我生命的志愿军形象。这就是跷跷板“词”而受到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例子。又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中的学习,为了有效融合德育实施,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这一句,让学生细读嚼品,时间上的长、再想象到处都是血迹,就可以体会到父亲为了救儿子的信念是如此的执着和不懈。从这儿也可引申到现实,让学生学会感恩,报答于亲情培养。
四、结合朗读感悟开展融合德育实施
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有助于“其义自见”效果的实现,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情感、获得情感培养。可以说,有感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意义巨大到不可或缺,甚至不可少,既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抓手也是培养兴趣、提效育人的重要手段。实践中,对于一些深寓情感的文篇,我们就应加大朗读感悟教学开展力度,让学生在老师引领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中体验到蕴涵其中的情感,感受作者情感的抒发与宣泄,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以读传情悟道培养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例如,《穷人》《一夜的工作》等文篇的教学,就需要学生多次反复的有感情朗读了,并做到读思悟的结合。
当然,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实施还有很多路径和方法,但作为一线老师来说,要把五育并举作为培养目标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就必须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实施。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者融合实施不能过于刻意,要有“随风潜入夜”的自然无痕,更有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才能有欲速则达的效果让我们收获。
参考文献:
[1]李真,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2018年。
[2]张巍,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