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胜银 湖北省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摘要】 口语交际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 际能力的要求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 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把培养听 说能力置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这既符合学习语言的规律,又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 语文;口语交际;浅谈;
口语交际指借助思维,通过听、说活动,组织语言,交流传递
信息,得体文明的语言交往活动。
一、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口语交际的过程涉及听觉、视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同时,还涉及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众多非智力因素。它是一个人听说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语文素养的一种表现。口语交际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口语交际的教学,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交际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更有一种应对和情意。口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对象”意识。人际交往很少有单纯的听和单纯的说,只有交际双方都处于主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如,演讲,看似个人单独在说,实际上它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态势语等都受到听众的限制和制约。脱离“交际”的谈话只是一种自我表达。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一方与它方双向、多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建立在对话建构中的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较之于以往的“听、说”静态目标,更偏重于在动态中发展学生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在关注学生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和交际中的文明素养。我们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口语交际内容和要求的解读,不难发现其设计意图。1.紧跟时代,着眼未来。“口语交际”作为“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而这种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也正是现代和未来公民所必需的。2.三维设计,整体提高。“口语交际”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如,第三学段目标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体现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导向。再如,倾听把握主要内容,抓住要点;表达,要求会复述、讲述、转述,由简单地说到讲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这是在“口语交际知识技能”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信息交际活动,因此口语交际更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一点在第三学段目标“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中都有明确具体地体现。由此看出,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将多方面的目标要求整合交融,为的是整体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3.多维互动,引领实践。“口语交际”的行为外在表现虽然还是“听和说”,但《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强调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或多方的互动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对方”意识,也就是强调要在一
定的情境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口语交际”课程除了强调互动性外,还突出了实践性。这是因为口语交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实践不仅指语文课堂上的模拟训练,更“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操作流程“口语交际”作为即时性的开放课程形态,应根据口语交际的本质特点、目标任务及高年级学生学段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探索创新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口语交际虽无固定的教学模式,但仍有基本的规律可寻。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情况下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1.精选话题——口语交际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努力选择题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口语交际的基础是选好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交际的冲动和愿望。例如,学生玩的、看的、读的、吃的、参加的活动和劳动、养殖的动植物,甚至同学间发生的小事、家里的生活……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这些鲜活的话题资源,选择并提炼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2.创设情境——口语交际的保证。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如教师或学生的生动语言描述和情境表演、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像节目、播放录音来演染气氛等等,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地选择运用。3.重在实践——口语交际的重点。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往来活动,不仅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而且要特别注重突出合作性和对话性,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在交际中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使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4.点拨指导——口语交际的关键。“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内容五大板块之一,不是一种高级听说游戏活动,而是与“认字与写字”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赋予“口语交际”新的教学内涵,把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置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活动中,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深刻领会其理论基础,灵活把握操作流程,发挥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