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四川省武胜县猛山学校 程若平
摘要:本文基于“五育合一”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并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分层教育,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文化审美教育,组织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改革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立德树人;五育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应紧抓教育目标,坚持德育为先的思路,落实“五育合一”的要求,注重知行合一,创新教育手段,发挥好基础教育的育人作用,提升语文课堂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个人综合素养的发展,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语文“德育为先,五育合一”新要求
1.立德树人核心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我国当前育人的核心思想,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自古以来,我国对于人才的判定就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厚德载物、高山仰止,都饱含着对德行的尊崇。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课文有不少都是赞颂美好的德行品质,各篇文章的作者也是德才兼备之人,语文更是融合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必然要发挥立德树人的效果。
2.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五育合一,指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工作合而为一。在基础教育中,所谓“五育”,大多情况下是割裂开来的,比如分别由品德与社会、文化课、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来负责不同的部分,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五育应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结合小学语文课来看,在教学中也有必要实现五育合一,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1.突出德育核心地位,提高立德树人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德育核心地位,一方面基于教材内容来拓展德育,比如结合古诗词、文言文、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来融合我国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让小学生形成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又如深挖教材主题,融合开展德育,提升语文教学层次,突出每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实现思想升华教育。另一方面融合思政教育、德育的时代要求来开展教学,比如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建党一百年”来为学生开展党史教育,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的历史,可以用一个个故事来进行串联,既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坚定小学生的爱党爱国思想和成长成才的理想信念。
2.融合分层教育模式,提高深度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五育合一,在德育的基础上,智育应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设计教学方案。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育模式,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性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深度教学的开展,让小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其他各科的学习提供支持。特别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考查,对于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进行巩固,实现教学内容的前后贯通。
3.注重身心健康教育,构建快乐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五育合一”的效果,还有必要加强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关心学生身体方面的健康,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端正坐姿,避免驼背;在指导小学生写字时,要求小学生摆正姿态,保持与书本的合理视距,防控近视。另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自卑、孤僻、缺乏同理心等,教师有必要通过构建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实现快乐学习,融入到集体氛围中,以此来解决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和自信心,促使学生将生活重心放在学习方面。
4.加强文化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是提升学生语文方面思想情感、审美能力的关键。首先,语文是语言文化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汉语是积淀传承几千年的语言艺术,其本身具有形式、发音以及内涵方面的美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让小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语言美,同时体会各类词句、文章的内涵美。其次,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教师有必要将文化审美教育融合其中,在解析基础知识的同时,升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从美的词句,到美的情感、美的思想,促进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最后,让小学生形成思想美、心灵美的认知,比如从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入手,增强学生对作者人品、抱负、理想的认识,树立学习榜样。
5.开展多元实践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新时期,劳动教育往往被忽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也应注重融合劳动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避免学生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现如今的小学生成长环境都比较优越,在家中备受宠爱,容易形成惰性思想,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成长,还可能造成懒于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课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劳动,并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小小环境志愿者”的活动,在学校周边清理垃圾、做好垃圾分类,通过付出劳动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可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遵循德育为先、五育合一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在文化知识教学中融合德育理念,落实深度教学,加强身心健康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劳动教育,促使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兰.践行课程改革理念,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1(14):121-122.
[2]康雅倩.谈“德育创新”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J].学周刊,2021(13):149-150.
[3]蔡军霞.育德于教,育德于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浸润[J].吉林教育,2021(10):37-38.
[4]刘锋.对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径的探寻[J].新课程,2021(10):31.
[5]王华娟.小学语文课程与课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Z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