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虽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笔者因为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将这十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成熟的教学观点和做法与各位同仁探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一、课前预习,以学定教
预习简单的说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在上课前学生在老师的提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预习就象抢跑,课前先预习就象赛跑时一开始就已经抢先领跑一样,变被动的追赶为主动的领跑,这样相对来说就更容易取胜。课前预习,老师们在教学中都会用到,但如何设计好预习学案诱导学生自主预习,则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的检查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了解情况和在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学生对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更好地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教学教案,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所以,学生预习的情况如何和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分析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在预习中要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预习内容;二是明确预习时间,即完成任务时间;三是明确预习任务,即预习时要学会的知识点和要完成的作业;四是要预习方式。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作出分析、总结,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和提高课堂时间的高效运用,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课中以探代教,启导思维
“以探代教”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为途径,最后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代替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把老师的讲尽量让学生来讲,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讲,充分的讨论、辩论。实际上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会的学生就是在教不会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可能后进生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再通过全班的交流,自然也就明白了。
“以探代教”是教学实施的中心环节,是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根据课前设计好学习提纲,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以探代教”的课堂中,老师主要扮演着以下几种角色:1、是一个组织者;2、是教学活动的评委;3、是一个参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4、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全面负责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作为一个评委,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及时引导讨论,做出评定,并着出判断或补充更正;作为一个参与者,就是参与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作为一件学生学习的工具,就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学习思路受阻时,给予诱导,在难辨是非之时,辅助辨别。
“以探代教”要注意的是合理分组,物尽其用。小组中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人人都要有存在的作用和价值。例如:把全班分成6至8人一组,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我任命为组长,成绩最差的同学我任命为发言人,在发现问题后,小组内先自己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在全班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时由各组的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待发言人讲完后,有不足的地方再由本组的成员补充。这样,后进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代表本组发言,自己不会确很丢人,而且还给本组的其他人丢脸,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所以,在组内探讨时,成绩好的学生必须把讨论的问题给本组的发言人说清楚,教会他如何解决问题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后进生他要代表一个组发言,所以他的学习也会格外的认真。这样不但能解决困难生问题,提高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有紧迫感,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也不是很全面的,更谈不上理论化了,所以老师要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最后的点评归总。
三、课后尊重学生,以生为友
1、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对于学生,老师应该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给他们为自己的事做主的机会。当他们在做了错事,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老师应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作为老师,我们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让他们学会处事、学会做人。相信他们能用自己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很多事,这样往往会收到很多我们都预想不到的效果。
2、走进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
有一个学生,他很喜欢打乒乓球,一天中午,他去抢了一同学的乒乓球来打,打完后不但不归还,竟然给别人丢得远远的,还说:“想要自己去捡。”这个同学哭着跑来找我,说我们班的学生抢了他的乒乓球,给他甩丢了。我就去问问事情的原由, “你怎么抢别人的东西?”我问,他回答道:“谁叫他不给我的。”一幅很不服气的样子,又问:“你抢了别人的东西来玩为什么不玩了还要给拿别人拿丢呢?”他随口回答:“谁叫他总是问我要的啊!”追问道:“你把别人的东西丢了现在怎么办?”“赔还不行啊!他要的是钱嘛!”,说着他从裤包里掏出一张50元的纸币往地上一扔就走了。这时我是气得牙痒痒的,真想把他拖过来踢他几脚,好好的收拾一顿。但我还是按耐住性子,冷静下来给他说教……。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有一天这个学生竟然到我的办公室,叫我和他去打乒乓球。就这样我们以乒乓球为媒,建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慢慢地他就会每天都在围着我转了,也变得很听我的话了,成绩也进步得很快。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要认真做好预习指导工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多给他们讨论、辩论的时间,课后要多与学生谈心,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