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合一”背景下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陈静
摘要:五育合一”背景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在探寻有效教学的路上,应充分发挥“活用教法”“活化资源”“活力展现”理念的引领作用,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助力学生“五育”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五育合一” 阅读课堂 有效教学
以“三活课堂增智”理念为径探寻“五育合一”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高效育,让学生更高质量教育,就成为“五育合一”践行们必须要深刻领会“三活课堂”理念实质,聚焦课堂实际而创新创新教学策略来实施。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多次欲突围走出“慢、差、费”的低效怪圈,结果都曾因为方法不到位而立于原地。究其根源,就在于教师陈旧观念支配下的教学模式的单一与方法的简单,导致教与学互动效能不足,学生主体积极性不够,参与方式被动,更难以在其中体验到学习快乐。而如今,倡导“活用教法”“活化资源”“活力展现”三个维度的课改实施,要求一线语文教师从三个层面着力抓实,使语文这个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奠基的学科教育平台在内涵上得到最大化拓展,使其以最大的教育宽度和广度育人,从而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实现学生“五育”培养,为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而发出奠基之力。这是我们践行“五育合一”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目的。而这样效果的实现,我们必须把重拳放在课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找突破,才能使教与学真正互动有实效,从而在高效的双边对话中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发展,获得语文育人效果上的最优化,最大化。下面,我将这几年“五育合一”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的实践感受作一言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活力展现”的课堂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外观上的兴趣激跃,一种是思维上的兴奋活跃。而要实现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在启幕的导入教学中我们就应从追求“活力展现”为出发点,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动机,让其被卷入,进行愤悱状态。这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去阅读实践。为达到这种效果,在教学导入时,我们要利用学生背景知识唤醒,激活他们内心已有经验,调动其知识储备,在新知和未知中找到更利于触发的相似性和衔接点,以帮助学生在兴趣和思维上都达到新知学习的需要的状态。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要解决好疑难字词的学习和理解问题,这样就可能使学生在初读的路上畅通无阻。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字一教,更不是一词一识,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字解词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这几年来我发现,解决疑难字词的学习途径很多,如看拼音(生字,本课有拼音的)、猜(曾学过的但不识的,看字形猜字会意)、顺(不理解的词,就看上下文顺)、读半边、问别人(老师或同桌)、查字典等。解决了字词的读音和理解问题,影响初读效果的就是个别句和段的读法问题了,这一点需要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精读环节来加以训练。让学生体验到了初读的成功,就可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课堂的乐趣了。
二、精当设问创新实施,体现“教有疑”
“活用教法”是阅读课堂走向有效甚至高效的必然行径。我们知道,一个有效的阅读课堂,不可能是一法到底,而是集多种方法的综合实施,才能使有效成为我们追求的结果。就以课堂上的提问这个不可缺少的组织手段和诱思路径来言,我们就必须讲究方法,做到精心设问创新实施。提问是启发式的外在表现,是寓“教有疑”思想的平台。通过精心而设计的问题,在阅读课堂的实施中往往是对学生思维的大触动,很可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但这样的问题必须是少而精,不宜过多,造成思维麻痹,特别是那些该舍去的“口头禅问”,既不能激思又不能点醒。根据提问的目的,阅读课堂上的提问往往在以问促读,以问促思、以问促悟上发挥作用。阅读过程讲究默读静思,但我认为小学阶段的阅读过程需要将这两个行为分别训练,到了中高段时再进行“统一行动”,同步展开,这样更能使“教有疑”变成“学有思”了。
阅读学习就是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阅读问题是影响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瓶颈,作为教师,主要应从解决学生认知上的思维理解上的问题,前者易于实现,后者只能逐步推进,需要时间作保障。但对于语文教学的长期性,也是可以达成的。值得说明的事,阅读中的问题最好让学生提出来,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是影响他们认知和思考的问题,是他们亲历阅读实践中遇到的而形成于言的提问。而这时,教师就不要作直接的“解铃人”,有效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系铃人”,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解决。这样,他们既可体验成功,又能发挥思维,提高语文学习自信。
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资源作用,更新手段施教
“活用资源”在现代阅读课堂上并不仅指用教材施教,而是把之作为一种凭借而并不唯一。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阅读课堂更讲究更新手段的施教,因为这种效果的实现,不仅是直观的生动呈现,还能引进更多的教材外的数字资源进课堂,如教师用的课件、学生学的微课和课堂实录等,这些资源与教材的配合,在信息宽度和广度上是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更利于阅读课堂丰富学生认知,拓展学生见闻。例如,在《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这种手段来施教,带来更多的是教材上没有写到的拓展内容,更让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更多了解。
总之,“五育合一”背景下语文阅读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之追求,是我们探索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实践,值得我们应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去创新实践,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助力学生“五育”发展,汇成一个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张芳,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