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西藏贡觉县教育局 周礼波
摘要: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可从方法创新来落实。本文从创造趣味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出发,强调了优化教、优化学和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再创造”的一些实践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追求教学有效性,是让数学教学更好地彰显育人性的有效做法。作为一线教师,不仅应有把教学有效性视为生命的重视,更应有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这样才能把新课标“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的教学希冀变成现实,成为惠及学生发展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这几年教学中,我们在“五育合一”理念指引下,创新教学策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课堂实践,积攒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良好策略与方法。下面,我结合自身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
一、创造趣味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促进学生持续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兴趣作动力,学生难以成为“好之者”,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以学彰教”的新教改实践中,我们务必把激趣增力放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首位。而这几年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创造趣味情境,是实现这一效果的有效方式。而落实到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因班而异,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兴趣情况,找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践策略,创造出最适合自班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实现激趣增力效果。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创建游戏情境、童谣情境,以及直观的演示情境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施教,可以创建操作情境、障碍和疑问并存的认知冲突情境以及竞赛情境。在这样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自然学有兴趣,做有动力,主体性就会在不学不快的兴趣内驱下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自我由“好之者”过渡到“乐之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来。
二、优化教学过程,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只有提升教学有效性,才能确保良好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如何将效率变成效益,是我们一线教师“耍手腕”“玩智慧”的关键看点。落实到教学中,强调教学教学手段和优化学生学习方法是重点。
(一)优化教师的教。教师是主导作用的施力者,是确保学生学好知识,发展好技能的重要外因。在强调角色转化的今天,教师应由“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宰”变为学生中心的主导,正确践行“双主”理念,落实教学本质,实现“教”引导下的“学”。以优“教”为突破口,达到优“学”,促进学生收到良好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学。这个过程就是化教为导,以教引学,让教真正变成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和“点拨”,少点“传道”的严肃性,多一点愉悦感,多点“解惑”的启发性,少点“思考”的命令性。
在优化教的实践中,优化教学手段是其中的必不可少。而现在倡导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高清的智能一体机、富有交互性的电子白板,就成为我们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支撑设备了。特殊是在教学几何等数学内容时,如“对称轴”、“移动与旋转”等主题时,多媒体的出场,更能使良好教学有效性的到来加速登场。实践也证明,其是我们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不可多得的利器。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作用须在科学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为我提效增质发挥作用。
(二)优化学习方法。有优化教法的思想,必然就会有优化学法的实践。化教为导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收获。因此,优化学习方法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创新教学的一道重要实践题。教学中,为优化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应在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基础上,充分体现“教学”为“学习”服务的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后,自主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优化教的同时,优化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探索,并为学生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平台。对于小学生,基础差的同时,还有学习方法的不足也是我们优化学习方法的重要突破点。不过,加强学法指导应体现在教学的每个实践中。
三、促进学生数学创新实践
“再创造”是荷兰教育家弗洛伊登塔尔提出的一种重要数学实践方法,是落实到新课标“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他认为: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再创造”。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在新授之后的巩固实践中,注意数学实践平台搭建,引导学生再发现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奥秘。而我们教师,就要多引导、多帮助学生进行这种有目的的“再创造”,而不是直接告之,将结论呈现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成“容器”。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创新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让他们掌握得更牢固,运用得更灵活自如。数学教学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应体现在学生通过独立活动发现数学,落实在学习数学和创造数学的过程中。
在数学的巩固环节,加强学生数学实践的“再创造”,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但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必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可行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参与操作,并在动手中实现创新。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时,我们可搭建动手操作平台,让学生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接,可旋转可平移,拼出图形,学生可能拼出矩形、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等。去掉拼成的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对比三角形和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他们不难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关系,并由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项操作活动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利用手、脑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创新能力。
当然,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方法。在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教改实践中,我们应作创新教学策略的实践者,使数学课堂新颖又生动,从而促进学生学有所乐,并在学有所获中发展数学素养,提升数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覃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索[J].中外交流,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