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夏 灿 湖北省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一、建立新的历史教学观
1、树立新的教学目的观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我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历史中寻找到先人留下的借鉴和启迪: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我们可以从原始人钻石取火、农人戴月荷锄归的历史场景中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事迹中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从苏轼一生虽然宦海沉浮,但身处顺境,不骄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的心态中感悟到为人应有的达观、充实与平和。我们认为,一个现代的中学生去阅读一本历史书,包括教材,只有他真切感到他所读的是一本对他当前的生存和幸福有益的作品,他才有阅读下去的兴趣,由“论他”变为“论我”。同时,中学生只有从史学中领悟到真实深刻的人生,只有从对历史的探寻中引发出自己的泪水和笑声,只有通过史学拨动自己的心弦而把个体有限的生涯化进无限的永恒中,他才能体验、领略到历史的风采,也才会带来极高的学习热情。
2、实现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历史教学的确需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如果不经过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可以说,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学必须使“结论与过程”相结合,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3、关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可能是彼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反之亦然。故巴班斯基认为:“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广大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其适应性,又有其局限性,博采众长,综合运用才是成功教学之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综合化与多样化应是广大教师改进、深化、追求的。
二、历史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1、对传统讲授法的扬弃
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现了历史课堂教学有意淡化讲授和课堂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对讲授法的躲避及对讲授法低评价的现象。不可否认,讲解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在它沿用的历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活动背景——社会的变化,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弱势一面。但我们认为对讲授法明智的态度与做法不是抛弃,而应是对之加以改造并使之趋向完善。
例如,高中新课标实验人教版教科书《历史》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部分对梭伦改革的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是借助于“学思之窗”中的史料来叙述的,十分难懂,只有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才能明白。
2、再现历史的情景复现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试图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如音像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多功能教室等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历史图片、历史档案材料、历史电影的丰富,给开展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例如,讲授高中新课标实验人教版教科书《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明清的徽商与晋商”一目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情景复现教学模式。例如,讲授高中新课标实验人教版教科书《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为了让学生体验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个人损失,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并解释投射到教室前方大屏幕上的大萧条时代的照片,并通过扮演照片中的人物再现当时的情景。通过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们捕捉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