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法
陈 玲 贵州省兴仁市巴铃镇卡子小学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新课堂。
一、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关于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生课堂上发表不同的意见,不管会说不会说,我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说。即使说错了,他也动了一番脑筋,又说了自己的看法,总有一些是对的,对的得到了肯定、表扬,激发了学生的自信。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题,给教师在课堂中的适时点拨或对知识点的讲授起着引领作用。对提问的学生来说也时一种锻炼和思维的碰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地是耐心、细心,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只有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饱满的热情,良好平和的心态和真诚的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才能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改进教法,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多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效性
为此,我认真备课,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的知识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感知,建立表象,对有的知识让学生亲手操作。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大小不等的圆剪一剪,拼一拼,使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推出其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比较,心中有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新教材的数学课,更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新知。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动手、动口多方面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模式的轻松、自由和快乐。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动手操作。不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 多让学生合作、讨论,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在备课时,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在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实效,要明确合作交流的目标,让学生进行有指向、有意义的合作交流,要保障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数学课本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可以查资料,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已从问题情境中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拓展了他们的数学知识。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
要使学生自主地学习,首先应唤起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态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题,给予学生提问题的权力和机会。如,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课前安排学生到商店去参观并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在课上让学生一一作商品价格介绍(教师版书),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小组中自主合作解决。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一辆玩具车和一架玩具飞机一共多少元?”“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子一共多少元?”……这些问题来自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可学、可用。当出现相同数为的数相加满十后,学生又主动提出:“该怎么计算……”激起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因为他们亲自参与了收集信息,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他们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投入学习的。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越广,有效程度就越高,效果就越好。如,在认识了“元、角、分与小数”后,可以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首先弄明白买东西时,先要想好买什么物品,看清它的标价是多少,要记住付了多少,应找回多少;其次教师扮售货员,由几名学生当顾客;最后是分组活动。让整个“小数”知识贯穿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也为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怎样做课例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