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感悟
段凤华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灵源小学)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共同构成了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主体。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生涯,我深深地感觉到,写作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自己语文教学最大困惑之所在。因为有困惑,所以常常会反思,便有一些感悟。下面,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定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标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既是教学生“作文”,更是在教学生“做人”。小学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既有外在的价值,又有内在的价值,所谓外在价值,是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际的初步表达技能,帮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所谓内在价值,是通过写作教学滋养德性、启迪智慧、培养美感。外在价值指向实用性技能,是谋生的准备,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内在价值指向主体性发展,是人生的奠基,反映的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写作教学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二者不可偏废。与阅读相比,写作更具有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更具有育人的全面性、内隐性和渗透性。
古人说:“修辞立其诚。”叶圣陶先生把“立诚”作为人格的修养和文章的完美的统一的理想境界,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明确指出“立诚最为贵”。这不仅包括了文章内容的真实,还包括了写作态度的严谨。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作文即做人,文品即人品,儿童将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做人行文,与小学阶段写作的入门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小学写作教学使命重要。写作教学要追求“人文合壁”,谨防“人文悖离”,扭曲孩子的人格,为文立诚,诚信作文,要写“真我”而非“假我”,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写作教学还算不上是作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3~4年级)开始“习作”,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合作的乐趣,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5~6年级)仍然是习作。这样降低了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定位不能过高,小学写作教学的着眼点不在“文”上,不要过于强调写作的形式、规则和技巧,而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如何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敢写、愿写、有写的,这远比会写重要。老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童年经验”,珍视孩子的体验,珍视孩子的个性化表达。
二、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作起来难免“入不敷出”。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朱作仁教授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课标要求,在写话与习作中要“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阅读是最重要的积累。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阶段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所谓少年之记,如木上之刻;青年之记,如石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之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人在学习的春天是阅读的季节、记忆的季节、积累的季节。基于小学生的智力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要重阅读、重记忆、重积累。首先是学好语文课本。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优美,典范性强,是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安排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读熟读透课文,该背的要背诵如流,该记的要烂熟于心。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摘抄在本子上,记在脑海里,用在平时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之中,这样日积月累,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学好课本的基地上,老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诵读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广泛阅读儿童文学、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著的儿童版,扩大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写日记、写随笔、写读书笔记,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多读多写。语文综合素养不是做作业做出来的,而是在大量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语文学习的“三字经”就是“读、背、写”。
在通过阅读、背诵积累语言的同时,还要留心生活,学会观察与体验,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个不竭”。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习作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有限,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关注身边的人、熟悉的人,留心身边的事,感悟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到自然,都要用心去体验、去感悟,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三、求真是写作教学的灵魂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小学写作教学责无旁贷。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教学不能冲着分数去,防止学生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照抄照套,要引导、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情感,这样,写作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双金.13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J].人民教育,2009(21):46-49.
[3]黄伟.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科教育,2004(1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