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策略探究
四川省岳池县翔凤学校 谢勇
摘要:培养学生语感是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责任。本文探讨了创设情境以激趣、注重朗读有感情和加强对比以鉴别三种语感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 培养 课堂教学
培养语感是增强学生理解力、提高理解反应速度的重要路径。我们知道,所谓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文本在内容上的“秒杀”,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理解,明了其要求。这样的能力不是一朝两夕培养就可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一贯施之,才能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实现慢慢提升。而在实际中,我们发现,一些由于取向过于功利性,过于强调学生解题能力、得高分能力的培养,导致在学生语感培养上还欠有一大笔债,学生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应有年级本该有的水平。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我认为一需要一线教师重视,二需要一线教师把之作为系列化的教学落实,才能使学生在创新策略施教中实现语感发展提升。
一、创设情境以激趣
情境策略是一种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的且具有趣味性、诱惑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其的作用巨大而又有效,故而被一线语文教师广泛应用,而学生语感培养仍可将之作为平台而展开,让学生受到兴趣激发而增强语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创建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教学内容与语感训练点相结合,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语文味浓,语感性强,有利于学生在语文氛围中学语文---既有语文文本语言特征又有情感情感环境支撑,就可迫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多种感官参与语感训练,手画嘴读脑思,甚至其他感官也成为协助对象。例如,《爬山虎的脚》中关于爬山虎在墙上“巴住墙”爬行的描写,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读、画、思结合起来进行,很多学生在语言刺激下就能建构爬山虎“爬”的过程的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当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引起他们积极学的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语感训练中来并不断进行语感实践。
二、注重朗读有感情
没读不语文。没有“书读百遍”的实践,哪有“其义自现”的效果。我们常说语文学习需要充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对文本进行整体构建,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浸染。而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建构的过程。朱熹在《训学斋规》说的“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反过来就说明我们小学生学语言就是在熟读中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朗读的教学搭台,让他们在读正确的前提下变得流利,进而有感情的读。通过把无声文字语言化,又变成有感情的读(消化似的理解),学生就能理解其义而且能记住说出,这样书本上的无声语言就变成了学生的语言,由此得到了理解能力的提升。为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应创建一个鼓励学生积极朗读的阅读参与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展开,鼓励学生多读,读正确流利,把有感情朗读的要求真实落实到位。而传统语文教学怕读耽搁时间,常常以讲代读,这实际上是一种极为错误的做法,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是枯燥的这样看法的出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知朗读是语文教与学的重要形式甚至是课堂的主旋律,应该搭建平台让学生大声朗读,同时,还要授与方法指导学生读法实践。这样学生在大声朗读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结构,句型,文章风格和写作意图,才能更好地发展语感。
三、加强对比以鉴别
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好坏。只有多鉴别,我们才能体会别人写作用词用句的精妙绝伦。不可质疑,对比是通往语言准确性理解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比,让他们在对比中作比较,以鉴别用词用句的恰当好处,从而使学生对作者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微妙性的产生敬意和学习需求。
(一)替换中比较,让学生理解措词的确切。语文中很多同义词和近义词,这些词语由于意思相同或相近,我们是不是可以替换?很多小学生是拿不定注意的。例如,《繁星》中的“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悬着半明半昧的星”的一句中有“躺”和“悬”,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其用词的精妙和准确,将其分别替换为“睡”和“挂”,让学生思考可不可替换。如果不能替换,请说出理由。结果在引导对比下,很多学生找到二者的区别差别,“睡”要闭眼睛不能看星星,“挂”需要挂钩,而天空没有,只能用“悬”。这样一对比,学生自然就能体会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异而不能替换。
(二)变序以比较,了解句意发生的变化。在教学到《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这句话时,我将此作为了训练学生语感的抓手,要求学生将“17岁”和“才”两个词汇进行位置调换变序,引导学生品味其意,看能否变序。学生在对比中自然就会以现变序带来的意思“大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三)增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用词的精当。一篇好文,一句好言,字字都是作者的精心构思的结晶,既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词。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采取添加和删减的方法来体会作者造句的用词的精当和准确。《狼牙山五壮士》中描写班长带头冲向莲花瓣---“死亡”时所说的那句“走!”,话虽一字却掷地有声。教学时,我在“走!”前面增加了“我们”二字,形成“我们走!”引导学生读中比较,很多学生在揣摸之后感觉到没有一个字时那样能表现班长的斩钉截铁,又特别是在那种危急关头。
总之,培养学生语感是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责任。虽然教材上没有固定内容帮助我们进行目标达成,但需要我们挖掘教材以发现,其实很多课文中都有这样的好资源供我们利用,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语感很多时候需要教师有惊人的语感发现力,能从平凡的语句中挖掘出教学深意来,从而让学生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范洪侠,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