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云南省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 程令冈
合作,作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并进行重点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手段。
在新部编教材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是本人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和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的、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
三、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动手操作无法独立完成时。
数学教材上有些操作内容光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因此,教师应多设计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二)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意见不统一需要争论时。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让意见不统一的双方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白正误。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碰撞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三)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这样,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毫无用处的,而是充满创造的、具有生动情感的一门学科。
(四)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五、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优等生动口、动手、动脑,学困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二)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走过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三)要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
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