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大乡 贵州省兴仁市下山镇下山中学
摘 要: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先行,以此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趣味性 提高 质量 有效性
提质增效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题词,也是新课改一轮又一轮掀起的追求目标。由于各个教师理念不同,创建的出发点也不同,在成就高效课堂的过程与结果中也就千差万别,有的甚至质未提,效未增,误入另一个俗套。新课改改的不仅是改课型,更重要是改教师教的方法,由传统“一言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百家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而要实现此目标,激趣是前提,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自主内驱和强劲动力,它的“驱动力”比最好的老师就更有效果。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建设必须以激趣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让学生信服教师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不信任,不被教师所折服,他们是不能“信其道”的,也不会爱上语文课堂。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自身素质魅力。这是让学生信服和前提。其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越近,学生就越喜爱语文学习。这可从实践得以证明。再次要提高自身教的艺术水平。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这样说到:“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老套,讲解句子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等,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千疮百孔,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从中获趣?长而久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就会大伤。这三点是学生信服教师、爱上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建设高效课堂,必须从此起步。
二、让导入就点燃学生兴趣火花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得更明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们应加强开课导入设计,注重兴趣激发,让学生一进入课堂,知未学,趣先来,集中注意力,处于“愤悱”状态。在实践中,我在这方面下的力气比其他教学环节要多得多,但结果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因为这样,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课前举办辩论会,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很快就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传统教学,就是过分注重教,忽视学生学的作用。我们知道,学生是学的主动建构者,其获益多少与其自身是否认真学习极其相关,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不能因强调外因就消弱内因的积极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担当起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要致力于学,为学服务,把学生从传统“被动被灌”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要做到于此,前提就是要信任学生,敢于放手,相信学生有巨大学习潜力,能在“百读”中明其言,解其意,习得知识,获得语感,受到熏陶,发展语文能力。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教师: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思想,必然衍生出教为主体的做法,“喂”学生,“灌”学生,把学生惯化成依赖型、接收式的学生,没有老师讲解或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最后结果,学生学习能力差,教师教得倍感辛苦,教学效果却并不尽人意。
四、让学生扬起语文学习自信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兴趣来源于自信。现实中,很多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能力,让他们扬起语文学习自信。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积极参与进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难怪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于漪曾说过:“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0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到:“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的确如此,假如学生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先行,以此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提质增效,我想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