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湖北宣恩椒园镇中心小学 崔世标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数学教学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效,是我们务必思考的问题。一个好课堂、高效课堂应该具备“好的内容”以及“好的形式”。光有“好内容”没有“好形式”,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光有“好形式”没有“好内容”,这样的课堂空洞、华而不实。而问题驱动式教学,为我们数学新课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契机。问题驱动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摆脱以往的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从而主动探究学习。所以,我认为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对数学新课改很有必要。
“学贵有疑,教贵设疑”问题驱动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
在本次“青年教学讲课比赛”中,虽然对“问题驱动式教学”的理解一知半解不够透彻,但以问题为核心引领课堂教学,我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以本次竞赛课《用频率估计概率》当中截取两个教学片断为课堂实例来谈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片断1】
问题1:我们前面所学的古典概率条件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求概率?
问题2:当实验的所有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又该如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呢?
【设计意图】
学生要尽快进入课堂学习,必须通过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内容各章节之间都有一定内在联系,在学习新知时,也可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使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同时,即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片断2】
问题1:如果连续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硬币100次,结果一定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各50次.你同意吗?
实验1:投硬币实验
全班同学分成八小组,分别做投掷硬币试验,投掷100次,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统计“正面向上”的次数,向组长汇报,并由小组长汇报结果统计频率,上台展示。
问题2:硬币是质地均匀的,出现“正面向上”“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但是图钉的质地是不均匀的,请同学们猜想“图钉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
实验2:投图钉实验
全班同学分成八小组,分别做投掷图钉试验,投掷100次,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统计“正面向上”的次数,并由小组长汇报结果统计频率,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虽然本节课知识简单易懂(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但是也不能采用直接接受的学习方式,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形成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什么是好的课堂?能够设计出好问题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老师能提出两三个有意思的问题来,这个课堂就活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不喜欢数学,对学数学没有兴趣,抛开数学本身很难这个因素外,难道与我们数学课堂所呈现的方式没有关系吗?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式”教学早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而“问题驱动式教学”,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紧扣学科课程核心问题,启发学生开展教学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问题驱动式教学”对于数学新课改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打造高品质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