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学校 严婷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必须遵循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变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成为有效应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 信息技术 有效应用 原则 作用
基于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这一特征,信息技术与其结合才更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必要性,这是源于二者都是以视觉为呈现特征的缘故。实践证明,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其优势明显的直观呈现功能,可实现美术教与学效率的提高,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美术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近几年在“三活课堂”的“活用教法”思想引领下的课改实践,以电子白板和智能电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就越来越向创新实践发展进步了。这样的应用也让美术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化解教学难度,调动主体参与,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好的效果不是信息技术入课堂就可换来,还必须在精心设计和科学合理使用中才能将功能优势转变为育人的教学优势。而这当中,其应用原则得遵循,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教学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进课堂的信息技术被物化成为了多媒体,虽然是为教育量身定制,但不是一用就能发挥巨大教学作用的,还需要我们正确选择和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课件作前提,在使用时并掌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应用原则,才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是适时原则。这原则要求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把握好教学时机。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是不择时机而时时用的,从开课到课结束都是离不开信息技术,那纯粹就是“走流程”。这样的过多使用就不免有滥用现象的出现,而且会使学生视觉疲劳产生学习倦怠。讲究应用时机就是强调该用则用,用在刀刃上。美术课堂上的该用则用都是在教学难点化解时和教学情境创设时,必要的三维图像呈现也需要使用多媒体的旋转功能来实现。正确把握应用时机有利于聚焦学生目光,让学生在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处增强注意力。
二是适当原则。也就是说要把信息技术用在“精彩”之处,成为“点睛”之用,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美术中的色彩渐变过渡是我们口头语言无法形象讲述的色彩,要让学生看到这样的色彩变化在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就难于上青天。教学时我们就可利用信息技术来作“精彩”的点晴之笔。在《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一课中我们便可应用信息技术来助力,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去探究“表现黑白灰的方式”的渐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黑白灰实际上是一种黑与白的色彩渐变。不同亮度可实现不同的呈现效果。不仅非彩色如此,有彩色间也同样可实现这一效果。
三是适度原则。说的是在应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过程中要得当,把握好使用时间的长度,不能过多,也不能一概都用。特别是在美术教学的开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更有讲究点到为此,在教学化解难点时要在适当处使用或停止使用。切忌逢课必用,教课必用。没有必要应用时还不如关掉。
二、初中美术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倡导的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显然是有区别的,传统美术以教师讲授、示范为主。而在信息技术呈现下,一改过去的呆板和方式单一,少了课堂枯燥和乏味,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强大的教学优势。
(一)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焕然一新。有效的美术教学总是基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多维生互动。实践证明,仅有教师讲解而且到底的课堂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新颖和有趣。而信息技术入课堂,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介来创设出动静交织、图文结合、视听兼顾的感知画面而承载教学信息,这本身就能使学生体验到未曾见过的新奇感涌上心头。故而受到刺激产生学习之需,主动与老师进行美术沟通和信息互换。例如,《春天的畅想》这一课要达成“造型与表现”目标,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能呈现图画、视频和动画的功能而将教学内容融合其中来呈现。
(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激趣,感染力强。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对话的动力。而应用强大的集成性,能通过集成的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介质营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来,从而让学生多种感官受刺激,产生强大的学习兴趣来。再加上信息技术集成的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能使课堂无论是以欣赏为主题还是以造型设计为主题的活动都能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感染力极强,能促进学生在较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理解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段。
(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帮助教师丰富教学资源。传统美术教学常常犯教学资源缺乏之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更没有好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美术知识学习。而在“三活课堂”“活化资源”思想引领下,寻找课堂教学辅助资源成为了课前设计的重要内容。而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网络资源引进课堂,就成为我们教学设计必作题。再加上多媒体终端软件上的有资源库集成,也可适时调用。这些都为我们拓展教学资源提供了便捷。如《加莱义民》这堂欣赏课的教学开展,我们就可使用信息技术播放网络上收集来的雕塑作品动画,并用放大功能或旋转手段让学生观看每一尊雕塑的局部。这样教学,动画有境、画中有音,综合作用并讲解,更能吸引学生发挥主体性,使学生在美术欣赏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结合而应用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优教优学”,就必须把这种既可以作教学手段又可以作学习平台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起来,使之更有效地助力学生发展,助力学生美术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刘小军,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