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使学生的认知、技能、能力以及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应做到培养学习兴趣,关注学习基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引导主动探究,开展有价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等。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兴趣 情境 探索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要将课堂教学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的活力,使其涌动智慧的灵性,使学生的认知、技能、能力以及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下面本人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有效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我们要想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坚持性也较差。但是如果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的教学改革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直观教具走进了课堂。我们的教师经常带领同学到社会上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当然我们要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新知的个性化学习。从这点上来说,有效教学首先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尽力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直觉体验、学习积累出发,把他们头脑中旧有的知识激活起来。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不单只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产生亲切感,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亲密的接近,让教学事半功倍。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用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发认知矛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获取新知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发展,自然和谐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从学生的直觉体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教学四年级《整万数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在模拟计算器上拨珠的活动,边说边操作,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从学生的学习积累出发,为学生设计有效性的练习。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有效教学应创设认知冲突,引导主动探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也常常会产生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探索问题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铺设台阶,通过提疑问、布障碍、设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思维碰撞中精彩生成,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新知,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
四、有效教学应开展有价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五、有效教学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
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而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