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静 贵州省兴仁市第九小学
新课程标准给老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优势。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总是存在效率低下、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过少、教学质量不高等多种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创造出更高的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有效课堂的“五注重”策略作如下探究。
一、注重精心设计预习方案——打好高效课堂基础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就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预习方案。首先,保证预习作业的针对性。在设计预习方案之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的各个阶段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以及生活实际来设计预习方案,从而保证预习作业的针对性。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节课的时候,我设计的预习作业如下:首先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来解决生字词问题,接着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几个问题,独立思考课后习题,然后再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赵州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其次,保证预习作业的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动力,我们要注意预习方案的趣味性,做到富有新意和创意,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觉得预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预习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高预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口、手、脑、耳、情共用,让预习成为学生们课后生活中的一道绚丽风景。
二、注重合理设计开放话题——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所谓“开放话题”,主要是指没有确切答案,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这种题型的设计能充分突出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当教师教完第四部分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想。这个开放性问题,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兴趣,有的说:“雨来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有的说:“雨来分明看到了李大叔,却对鬼子说没看见,他这是不是在说谎?”;有的说:“就算雨来说谎了,那也是善意的谎言,因为他是为了掩护李大叔。”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学生对小英雄的形象认知就变得更加深刻了。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我,树立学生的个性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三、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有效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校刊,并自主充当小记者、小编辑、小主持、小演员等;还要鼓励学生经常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活动,以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
重点词句的解析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是对于一些内涵深刻的名词佳句,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教师可以在关键时刻引入多媒体手段,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光、形、声、色等技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活泼,且跃然于纸上,能够让学生在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中深入体会文字内涵,把握语言奥秘。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其中有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其中的“生”字用法非常巧妙,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语描述,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在这句诗中,诗人为什么用‘生’,而不是‘升’呢?‘生’在这里应怎样解释?”然后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录像,当画面上呈现出庐山上绿树葱郁、山峦叠嶂、烟雾弥漫的美妙情景时,学生自然会被这种令人神往的美景所吸引,当第一缕阳光照射香炉峰时,一团紫色烟雾从山谷中冉冉升起,其景观妖娆壮丽、美不胜收,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深山之中,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深深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抽象的诗文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实物,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古代汉语文字运用的巧妙之处。由此可见,在文章难点处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学生快速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并深刻体悟作者的情感思想。
五、注重将语文融入生活——实现课堂教学有效
语文是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但很多教师认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就仅仅是在课堂上,但是,学习本来就是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本来就是为了实际生活服务的,我们培养的是看到黄鹂飞过能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学生,而不是只会在书本上默写诗词的学生,而且,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这种情感不仅表现在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也表现在对世间万物的情感理解。所以,我们还应该将高效课堂融入在生活中去,这样会使课堂更加有趣,在讲解《小小的乡村》时,有条件的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乡村看看,让学生感受乡村的魅力。比如,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和家长合作,看见不认识的字就鼓励孩子自己去查字典,这样,每个地方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
六、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同样也需要学生的配合。为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我们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