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黄 芸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兴隆镇中学校 黄 芸
中学语文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因此,中学语文理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承担起促进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受到人文思想的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从教实践经验,谈几点探究性的看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关键,更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极佳时机。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比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创设情况,感染学生。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就在这时……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这一部分,并出示课件演示飞渡这一过程。接下来请同学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有的同学已经受到了感染,特别是讲到“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时”,脸上的表情变得沉重。
其次,让学生体会相关的语言,进一步感染学生情绪。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默读,并用心体会句子“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让学生明白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死亡做的桥墩”。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到这时,学生内心充满了对斑羚的同情与悲悯,我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下一步。
最后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对此你有何感受?同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怎样处理人与动物的和谐生存呢?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人文意识。仅如此还不够,我又把课文内容引申到了课外,让学生讲一讲平时看到的有关滥砍滥伐、肆意捕杀等破坏环境的现象,有了刚才的引导,铺垫,这时学生大有不吐不快之势,这样又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引进了更深的层次。
二、在作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做好文,先要做好人”,可见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把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注重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就谈不上提高全民素质。所以,在作文中实施人文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迫在眉捷的事了。那么怎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人文指导呢?
1、深入生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人 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古人留给我们的许多好的传统、思想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观,而这一观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我们的人格与尊严,混淆了是非与黑白,很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作文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 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不下跪,请就此事发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有的学生认为不下跪,连饭碗也没有了,人格和国格又何谈起;还有学生认为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还曾受胯下之辱呢,等从他那里挣来钱再说。这就需要在交流辩论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告诉学生早在战国时孟子就告诉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南宋末年时我们就有了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千百年前我们就有了“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近代我们更有了横眉冷对国民党手枪的闻一多,凡此种种,无不显示中华 民族是一个 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民族,是 一个有骨气的民族,又岂是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在这样的引导中,让学生分清什么是美丑、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
2、教育学生以感恩的心态对生活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我们的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反思,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寄托了所有的希望,但子女的表现却让我们困惑,他们不认为这是父母给予他们爱,他们不觉得这种爱是温馨、是幸福,他们觉得烦,是包狱,是枷锁。针对这种情况,我特设计了以下话题:“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亲这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去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和生命的激情。请以“感恩”为话题作文”。马上有同学说:“老师,我对这个题目很茫然,找不到它的方向。”接着其他的同学纷纷响应,我并不着急,而是给他们讲述了下面一个故事:有一个杀牛的屠户,一生不知杀了多牛,从来都是在手起刀落之间结束了牛的生命。可有一天,一头快被他杀死的牛却向他跪下,且眼里流下眼泪,似在乞求他放过自己,屠户犹豫片刻后仍杀死了它,屠户剖开牛肚子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那样做。因为牛肚子静静地躺着已成形的牛犊。讲完问学生从中感受以了什么,心灵受到怎样的震动? 学生沉默了,但却不是因茫然而沉默,而是因“爱”对他们的震撼而沉默。这时,我便因势利导地叫他们用心回想、感受身边的人、自然给予他们的爱,并思考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给予他们爱的人和物,再用文章表述出来。
总之,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成败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主义教育,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优异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能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