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杨晓彬
巧设链接,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湖南省衡南县松江镇中心小学 杨晓彬
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难度时,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也就出来了。作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中间桥梁——教师应该预设学生解读文本时可能出现的理解障碍,搜集与文本内容、主题等相关的信息加以链接,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和真切体验,并化解其理解上的障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处设计链接:
一、在疑惑不解处链接
学贵有疑,学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有疑到无疑的螺旋式的上升的累积过程,学生的疑惑点又往往是学生学习动力所在。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笑谈‘碰壁’”这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它背后所隐含的意思学生很难理解。一位老师在教学时,适时地链接了当时的背景材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他的作品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在学生阅读该材料之后,这位老师又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的意思”。学生们一经点拨,悟出了“四周黑洞洞的”与“碰壁”的深层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被动地接受说教、灌输,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地把这份阅读材料与文本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实现了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恰时地链接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快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本进行轻松地对话,扫除理解上的障碍。
二、在体悟浅显处链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但作为对话主体的学生,由于受个人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已有经验的限制,对于文字符号后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自然体悟不深。链接相关的阅读材料,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接通学生平时的经验和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如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描写生身母亲这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加之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里都是“小皇帝”,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内心深处很难体会到一个在贫困家庭成材的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以及来不及尽孝的愧疚与自责。这时候有必要链接有关“季羡林与母亲”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我链接了季老先生写的《赋得永久的悔》一文。特别是下面两个语段,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季羡林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
“我暗暗地下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我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有了这些资料的链接,课尾,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笔:读了作者对生母的爱,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则简要的读书体会。此时学生内心被激起的情感已是喷薄欲出,这一课教学的难点便化解了。
三、在主题升华处链接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同时引领学生感悟人文内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色。为了深入文本主题,需要我们拓展文本,链接相关的阅读材料,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让他们在浓郁的人文情怀、积极的价值引领中启迪思维、涵养性情、提升品位。
如教学古诗《夏日绝句》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悲壮激烈,感受李清照的爱国深情,一位教师超越文本,整合了这样一份阅读材料:
“北宋末年,外族侵略者横行中原,腐朽昏庸的北宋朝廷东渡南逃,在“江东”建立南宋,可他们依旧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老百姓遭受家破人亡的痛苦。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径当年西楚霸王兵败自刎处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对比宋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肯抵抗,她对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节更加钦佩和赞赏,于是悲壮地写下《夏日绝句》。”
古典的、沧桑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运用内隐的视觉、听觉看到了一千年的劳动人民包括李清照在逃难的路上颠簸流离。学生们动容了,同时也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样激昂慷慨的一首诗,也被婉约派女词人的铿锵、悲愤、爱国深深地折服了。这份阅读资料,使学生越过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的层面,走进了女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在拓展延伸处链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和教材的联系,在拓展延伸处链接相关知识,或从作者入手,或从作品内容入手,或从写作手法入手,或从文体知识入手,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链接了相应的文言文,文白对照阅读,既能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又可以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综上所述,巧妙设计链接,能有效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使学生从教材这座独木桥走向无限延伸的宽阔大道,拥有更宽广的语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