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木卡代斯·哈力克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二中学 木卡代斯·哈力克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行下,要求语文教学的主体应当是学生,这就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主动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个体性,展现其个人风采,从本质上讲,即是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有人教学中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这是当下我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本篇文章就此问题作出一系列的剖析,希望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语文 元认知
从1999年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引申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调整传统局限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探索学习的科学方法被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寄希望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改变学生是教育系统中被动的接受体,化解这一弊端应当从学生自身入手。语文语文教学中学生消极接受情况普遍存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需要一系列的探索研究。
一、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1、元认知含义及相关体现
这个概念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涵盖三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其实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可以理解为“认知的认知”,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而涉及到的各种因素。有部分学者仔细考究认为:狭义的元认知概念主要是指人对自身认知过程中其智力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在此过程中不包含情绪、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而广义的元认知概念则将非智力因素也容纳涵括进来,所代表范围更为宽广。
2、元认知的重要性
这种认知能力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元认知知识表在学生的知识储备、对自身学习方式、特点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它可以出现在每个认知环节,情感波动随之而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掌握来自身信息;元认知监控就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时,重新审视意识对象,即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并且逐渐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以确保认知活动的目的顺利实现。
学习是一种构建或者重构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在平地建房子,而是在地基上进行构建,如何建造个新的房子,要却决于如何适应地基,地基就是学生本身拥有的元认知能力。由上面形象的说明可见,元认知之于学习的重要性。
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可实施性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能不能提升元认知能力水平呢?答案不置可否。作为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还可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操纵手段,元认知形成原理是由外部到内部的升华过程,外部活动与主体原有的内外部活动冲击对撞,双方的妥协调和、整体优化,最终演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方式。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理解,转化知识,以实现培养元认知能力是有可实施性的,可以肯定的做出结论,这种行为是绝对有效的,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完全可以经由有计划训练发展起来的。
三、元认知的培养的要求
1、加大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关注力度
反思是一个认识自我,即“自己和自己的对话”的过程,能使反思主体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反省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的。通过反思,可以使元认知得到实际锻炼,反思后的总结可以使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更丰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思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并且督促其养成反思习惯。可以抓好以下两点:一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反思任务和要求;二是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考,不知不觉中锻炼元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第二课《钱塘湖春行》一文时,在学生对大体行文思路了解之后进行深层次的提问任务要求,询问学生“对于人物形象、作者写作目的能否从多层面分析”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元认知能力。
2、创造培养元认知的环境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明明具有某种能力,却不能很好利用,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处在机械重复使用自身积累,按照得来的经验处理问题,没有机会接触创新性、原创性的挑战。所以,教师十分有必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注意褒奖学生个人思考结果,培育一个鼓励学生使用策略的环境,从而使学生更乐意去运用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的敏捷。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学习第四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使其自由的小组组合进行讨论交流沟通,对课文进行多层面的理解,在较为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的进行自我思考能力。
3、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中学语文课文中渗透元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就主要依靠课堂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中学语文课本,通过教材来进行元认知的渗透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式。现有的语文教学中,一般使用的是经典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教学材料这些教学材料可以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元认知渗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能够使学生加强自身的综合修养,比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为其三观树立以及将来人生的规划做出良好的影响。在对中学语文课文的分析讲解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剖析,使学生自主的了解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元认知思想,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内涵。教师是承接过渡者,必须将课本知识与课文背后的元认知内容相结合,充分的将元认知渗透在课文讲解中。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第三单元13课时《黄河颂》,学习本课文时做事应当引领学生去思考课文背后的深意,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怀,在看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元认知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元认知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以多媒体辅助的方式教学,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前进,不断的创新,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应用的好处与弊端,争取发挥其优势,规避短处,扬长避短找出其缺陷性,创新出新的讲课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遵循科学的、有规律的教学程序,从语文的角度出发来解决语文问题,准确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学生的思维性难题,直击要害解决关键处,让学生学习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利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学习第二单元6课《中国石拱桥》时,学生难以想象其建筑构造情况,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思考,从而更好的培养及元认知能力。
结束语
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这是符合当今时代教育领域发展的总体趋势的,是一种教育改革前沿的教育观念。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念下,促进中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个体性展示以及差异性,尊重其差异性,培养其元认知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综合型复合人才,为我国人才储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项哲.新课程标准下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 陈莎.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 张贤明.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1,(10):115
[4] 李建国.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元认知能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7